编者按:义乌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这个全球小商品城之都注入了新活力。“义新欧”班列的顺利往返,让义乌小商品在全球的流通掀开了新的一页。本报记者日前深入义乌调研,感受这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2月22日上午,载着64个标准集装箱的“义新欧”(马德里—义乌)火车班列,从马德里返回义乌火车西站。这些商品成为义乌海关羊年首批通关的进口货物,使得西班牙的红酒、橄榄油等商品首次通过铁路直运义乌。
“义新欧”在中欧的顺利往返,仿佛也为义乌这个全球小商品之都带来了新春祝愿,祝义乌在新年里开启更美的新篇章。
这样的愿景其实已在加快实践中。我国已确立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东西方小商品贸易最繁忙的义乌,已然成为丝路经济带的一个龙头,成为新丝绸之路的新起点,理所当然肩负起了新使命——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平台。
义乌,满城皆市。这个手摇“拨浪鼓”叩开创富路,用“鸡毛换糖”换出大市场的县级市,因为新丝绸之路,再次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一带一路”让义乌再出发。
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各种力量试图合力吹响新使命的号角。记者日前在义乌调研时发现,政府的有形之手在谋篇布局,整合各种有利资源;而市场的无形之手已跃跃欲试,捕捉新商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既烙下古丝路传统商贸活动的痕迹,更打上现代商贸流通的新印记。义乌正迎来市场活力迸发的新契机。
义乌再度出发。
线上线下的共荣共生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这里的180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无边界的电商这种线上市场,开始不断冲击有形的线下市场。当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小商品都展示在互联网平台上,义乌的实体市场还挺得住吗?“电商会是义乌实体市场的掘墓人吗?”如此这般的“天问”让众多市场主体重新抉择。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曾经拥挤的客流似乎有所缓和。二区的一间五金商铺内,义乌人陈燕贞似乎不像以往那么忙碌。10余年时间,她和老公把“FINDER发现者”品牌工具五金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意好吗?”从老篁园市场摊位起步的陈燕贞一如既往地答道“还可以。”“很多人上网淘货去了,来店里的人没少吗?”对我们进一步的发问,陈燕贞倒来了兴趣,“人少来些没关系。他们上网买,我们也上网卖啊。”原来,这个商铺里的货品已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同步推出。
她承认,总量现在还是线下卖得多,但线上增速更快些,“保不准哪天线上就超过线下了。”
这从陈燕贞对广告投入的信心也能看出。原先在市场里投广告,一片挂墙几千元,一般一年5万元差不多。2014年她投了20多万元广告费,主要投放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
在包海刚的数码商铺,摆放的手机壳、数据线等,不少是网络爆款。我们一提及电商冲击,包海刚就指引我们在手机上打开他的淘宝店。据他说,自己的货出口为主,批发给大客户。现在内销中网购已占相当份额,要不了多久线上就会超过线下的了。
在国际商贸城,记者随机走进了多家店铺,不少店家像陈燕贞、包海刚一样“两手抓”。其实,就连庞大的实体市场方小商品城也开始了电商转型,去年出资建起了“义乌购”电商平台,在线上线下融合中做大蛋糕。2014年“义乌购”在线交易额达15亿元,而撮合交易的数额大约10倍于此。难怪随意走进一家商铺,一定能见到若干台电脑。
“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从这句义乌方言中,不难看出当地人对客流的重视。客人既然喜欢网淘,自己当然就要跟上去。当专家们在理性分析电商对实体的冲击有多大时,义乌市场中的这些生意人,凭感觉让线上线下融合,不约而同选择了一种新节奏。
青岩刘村有中国淘宝第一村之称。走进村里,货车来回穿梭,用胶带打包货物的“嗞啦”声不绝,居民楼的一层大多成了物流操作区。这个村里的网店数量是居民户数的10倍。邻近小商品城的优势,让这个村迅速为中国小商品与国内外市场建起了大通道,线上线下充分融合。人们常常这样描述驻扎在此的经营户:接到网上订单,立即骑车去附近的小商品城拿货。
实战给予市场主体的自信,让这些实体市场的行家里手进一步加快了电商发展节奏。不少市场主体甚至纷纷投资运营电子商务园区。记者来到传统企业巨龙箱包投资兴建的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上百家电商企业在此,打烊时间常常拖到后半夜。精通网络营销的麦客,从卖钥匙扣到汽车坐垫,光天猫店就开了6个,单店日均销售额就在万元以上。标凡玩转跨境电商,与敦煌网、速卖通等网购平台都有合作,国外垂直网站也不放弃。这样的电子商务园区已在义乌建成投用19个。
显然,市场主体用自己的行动为电商投票。2014年,义乌在各类平台的电商账户达24万户,全市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22365家,同比增长1倍以上。数据显示,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年来年均增长49.2%,去年达到1153亿元。众多电商平台冲击下,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业绩没有受损,因为他们已在线上开辟了市场新空间。实体市场的业绩仍然靓丽,因为丰富的小商品海洋正是线上交易的货源地。3年来,义乌实体市场的规模、交易、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均实现了稳步增长。2014年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073.8亿元,同比增长22.10%,连续24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正如中国小商品城董事长金方平的反诘,“为何非要将线上线下、电商与实体对立起来呢?这两种业态就如每个人的左右手,天生就会紧密协作。”而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市场的选择。
有人评价,线上与线下在义乌已正处蜜月期,自然也就不会此消彼长。既如此,政府有形之手何不顺势引导呢。记者得知,义乌是开网店最便捷的地方,从网页制作到网货摄影、多语种翻译等第三方服务,一应俱全。建平台,引入市场力量,大小网商们与实体市场的共融互促,让有形之手营造的网商集聚中心脉络逐渐清晰。
记者采访的不少当地政府官员认为,“天问”为义乌商贸转型提出了警告。线上线下融合,是义乌经济转型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电商来袭,义乌不能“温水煮青蛙”,必须找到适应转型的有效抓手。
创意不断的小商品引力
当专卖店、旗舰店、现代商场、大型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形态不断发展壮大,被视为批发市场这种传统专业市场代表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有竞争力吗?
让人们颇为奇怪的是,一场众人皆知的世界杯比赛,能使义乌的一个“呜呜祖拉”小喇叭赚得盆满钵满;美国电视节目中观众喜欢的一款玩具,让义乌小商品城成为重要的热销平台。无时不在的创意较量中,义乌总能拔得头筹。
为何义乌总能如此幸运?
将手机装入一个特制的手机壳内,壳带一根连杆,可以拉长1米多,就能随时自拍秀了。这样的“自拍神器”,让包海刚不断接到国外订单,卖出了几百万个。他来了劲头,再出新点子,充电宝带个镜子女士用,嵌入烟盒供男士用。这样的点子在市场经营户中层出不穷,你有这招,我想另一招。或许生产加工不一定由经营户完成,但工厂却跟随着他们的脚步。
时刻跟着客户需求变化而变,是这里大小老板的不二法则。赵刚卖的女装大多出口,他习惯于从订单数据中发现潮流。一款裙子为何销量一般,他从出口订单中发现了潮流新动向,在领子上加蕾丝花边重新打版,立即就大卖了。
据当地人介绍,市场上新出现的小商品,两三天内就能在义乌市场上出现,最长一般也不超过一周时间。不少企业负责人感叹:如果离开义乌,恐怕踩不准市场的节奏。
这里的速度,显然让蓝宇数码科技公司总经理郭振荣也惊讶不已。义乌是十字绣最重要的出产地,一年销售额数十亿元。随着市场饱和度增加,已显疲态,呈下降之势。但搞了多年十字绣的老板们觉得如果能让制作简单点,销量肯定能由降转升。为纺织业提供技术方案的海归郭振荣得知后,立即有了新点子——用数码纺织打印的墨水打印十字绣图案,可精确到每一个针孔,“绣娘”们只要按照图案上的颜色和格子就能绣出作品,大大降低出错率,还缩短工期。果然,十字绣生意人迅速尝到甜头,销量很快转向高速增长。郭振荣的墨水当然也在当地的生产企业中热卖。
郭振荣告诉我们,他甘心在此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速度”。想知道围巾流行面料,印花新潮流,义乌得到的信息最快,新品投放市场的速度也最快。
正是对市场敏锐的反应,让义乌的小商品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创意不断,使得小商品能保持较快的流通速度。创新后的新品在义乌常以更快的速度投放市场。义乌也因此占据小商品创新的桥头堡。
在义乌采访,能明显感到,在各种流通环节涌动着各种创新激情、商业灵感。来到进口馆区,走进一家德国家居生活馆,我们见到不少国内消费者喜欢的德国制造的锅、刀具等,再细看,还有不熟悉的个别品牌。指点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家店在代销国外品牌的同时,还注册了自有品牌,请国外设计师在商品中渗透中国文化,老板王东认为,这是另一种“义乌制造”。
这样的创新中还会伴随着与国际市场的交锋。在一家标着“EXPLOIT”洋品牌的开拓国际五金工具店,记者见到了义乌制造引领世界制造的场景。走进店里,就能看到各国制造。英美制造区、德国制造区等分出好多个专柜。在外行看来,不同专柜的商品都是差不多的五金工具。经董事长吴献解释才得知,他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这一品牌,定位于国际高端,让全球制造领先的厂商为其代工。于是螺丝刀、老虎钳、套筒等普通的五金工具,就会出现适应不同客户需要的不同商品。从17岁就开始和钳子打交道的吴献深有体会,这对中国制造也是个学习过程,能使其走得更远。
面对来自全球的客户,这种销售模式的创新,也在无形中为义乌小商品引入新的格局,使这里的小商品与国际潮流更为紧密,与全球市场黏合度更强。
这归因于义乌对市场反应之快,归因于义乌市场主体的天然敏感度,归因于义乌源源不断的市场动力。
当地制造业企业“双童”让不起眼的吸管拿下200多项专利,从情侣吸管到可以吃的吸管,成为全球顶尖的吸管专家。多年来不扩产,产值却增了数倍。董事长楼仲平坦言,义乌有形的市场或许其他地方可以复制,但无形的市场难以拷贝。这也是“双童”坚守义乌的重要原因,驻扎在此,就可以更贴近市场。
张根平上任义乌市科技局长时,也曾为小商品的科技含量不够烦恼,但他渐渐发现,各种创意设计可以让小商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也成为义乌小商品流向市场最快的重要原因。
中国梦的产品系列也印证了这一点。陶罐、餐具绘上“锄禾日当午”图画,茶具印有“牛精神”画面……从传统工艺品、玩具到日用品,“中国梦”系列文创小商品去年以来已在义乌开发1800个品种,销售上千万件,小商品承载的中国文化也籍此走向世界。
是的,在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面前,正是不断的创新,才让市场总是偏爱义乌的小商品。
内陆小县的“货畅其流”
不靠海,又不沿边的义乌,能满足小商品流向全球的需要吗?一拔又一拔国内外客商到此考察后,发现了义乌神奇的物流速度。
走在义乌街头,或是小商品市场周边,“义乌—俄罗斯”、“义乌—乌克兰”、“义乌—塔什干”……这样的货运广告不时可见,义乌到国内城市的物流快递广告更是随处可见。记者隐约能感到这里庞大的物流网络。
巧合的是,记者走访的经营户无一例外都为当地物流点赞。不少经营户提到,这个内陆县级市的物流成本可能全国最低。甚至为了利用这一优势,还会将从广东等地发往北方省份的货物运到义乌来中转。
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累积,义乌已经形成一个流通网点最齐全、流通效率最高、流通成本最低的大物流。这也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许多企业愿意设在义乌,除了看中这里市场上的丰富货源,还看中这里更便捷的大流通。某个意义上说,物流是义乌在商贸立市中崛起的关键要素。
青岩刘村的网商提到,统包价3.5元可以将货物从义乌发往全国各地,这样的低价在国内任何一地都不可能,因此吸引众多电商驻扎在此。这从义乌快递业务的增长也能看出一二。2014年,义乌的国内快递日均出货95万票,同比增长58%;跨境快递日均出货35万票,同比增长40%。
甚至借助义乌大流通的转口贸易便利也被不少国际买家发现。在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我们跟着商检人员来到存放进口印度檀香的一个仓库。据介绍,这些檀香的业主是印度人菲利普,最近他把公司总部从迪拜转移到义乌,并且还在义乌小商品城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全球旗舰店。这些印度檀香是为转口贸易准备的。
菲利普为何会选择将总部迁至义乌,也与小商品紧密相关的物流有关。义乌小商品城有180多万种商品可供选择,每年有3万多国际买家常驻义乌,向全世界发货。别看义乌没有码头,但义乌有直达欧洲的义新欧铁路和联通全球19个城市的空港,加上新开张的保税物流中心,菲利普的印度檀香在这里和其他小商品拼箱后就能销往全世界了。如此拼箱,企业盈利空间又增了一截。
通过自身发达的国内物流系统和日渐成型的国际物流线路,义乌能让小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国际上的任何地方。据当地多位物流从业者介绍,商品一周之内可以抵达全国各地,一个月内可以抵达世界各地。
这样的便利首先源于市场各方的响应,即便是“义新欧”也不例外。跟国内其他中欧货运线路不同的是,“义新欧”是唯一由民营企业运营的线路。记者从当地得知,“义新欧”的建设是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义新欧”班列市场运营商天盟实业董事长冯旭斌清楚,这一班列上的进出口货物的送达背后,承载着更多物流服务的需求。
当地物流企业已在加紧布局。冯旭斌的规划中,义新欧班列要实现常态化,其中到马德里每月1班、到柏林每月3班。“我们要把欧洲商品引进来,做好进口和转口贸易。”他认为,天盟的功能不仅是运货,而且是以服务帮助义乌商人与沿途各国的贸易往来更便捷。
在“义新欧”之前,义乌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班列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每周1班的火车源源不断地把义乌的小商品运到中亚。作为国际供应链服务商,金斯顿物流总经理金小民经营的中亚业务已经风生水起,每个月有100多标箱发往哈萨克斯坦等国,他说自己坚持留在义乌的原因,是义乌具备了大物流的条件。
一个安全、便捷、快速、低成本的全球物流体系在义乌已初步成型,国内物流,可以直通全国1800多座县级以上城市,义乌在多年形成的物流基础上,又继续整合国内物流网络,打通国际物流大动脉。义乌仅国际货代公司就有上千家,成为外贸物流的重要支撑。数量众多的物流从业者成为义乌大物流的重要支撑。
“义新欧”往返中,物流企业还想让服务延伸得更远些。集海物流公司负责人张坚平已在谋划海外仓的事。他认为,物流是货运的敲门砖,紧接着代办采购,代办进口业务,比如报关报检服务等顺其自然展开。海外仓这样的服务,也就为了便利进口和出口双方,使流通更顺畅。
一切因为“货畅其流”,一切为了“货畅其流”。市场的力量聚焦于此,对此发力。政府及时介入,尤其在提高进出口速度上发力。自2011年末义乌启动国际贸易配套改革以来,义乌的通关速度提高了30%,年均进出口增幅达到22.5%,远远高于同期全国8%的增速。去年12月26日开始运营的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中心,现在每天处理几千票业务,以后业务将成倍增长。
小商品在这个内陆城市的“货畅其流”,让我们再度为义乌的市场之力感叹。是的,市场力量永远不要低估。义乌人的商业文化,植根于市场深处的基因,植根于摸熟市场习性无以计数的市场主体中。
新丝路上,“中国制造”通过这里搭建的大物流,从义乌走向世界。在这种市场力量搭建的大流通中,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自发形成并畅行全球,各种市场主体在世界商品分工体系中追逐竞争。市场流通的魅力也在于此吧。
2015年3月17日刊于《浙江日报》头版
记者徐峻苏靖袁华明徐晓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