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地方:过去,这里不沿边不沿海却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现在,这个浙中山区城市又成为全世界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铁路货运线路——“义新欧”班列的始发地。
从我国小商品出口的“桥头堡”到新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正是浙江义乌积极投身改革、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进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
“改革要主动,发展靠争取”
马德里时间2015年1月30日3点(北京时间1月30日上午10点),装载有64个标准集装箱的首趟“义新欧”(义乌—新疆—马德里)铁路货运班列踏上返程。它将于农历春节前夕回到浙江义乌,为国人带来西班牙红酒、橄榄油等“新春贺礼”。
这些进口商品到站后将存放在新建成不久的义乌保税物流中心。“以前进口商品必须报关、缴税后才能进入义乌,现在可以分送集报,即先销售再集中申报,”“义新欧”班列运营方、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说,保税物流中心的启用为义乌进口贸易的常态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义乌海关关长林江告诉记者,2014年,义乌市“一鼓作气”建成了多个贸易便利化项目,除了保税物流中心,浙江中西部首个铁路海关监管场所已在义乌启用,义乌航空口岸也顺利开放。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运行两个多月来,累计进出口货物已突破4000万美元,其中进口1720.6万美元。
“改革要主动,发展靠争取。”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说,没有自然资源和交通便利优势的义乌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小商品之都”,靠的就是积极投身改革,先人一步兴商建市。新时期,义乌将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契机,积极探索服务于“欧亚大通道”建设。
2014年1月,“义乌—中亚”铁路货运班列开通,半年后实现每周一列常态化运营,目前已累计发运3700多个标准集装箱。当年11月18日,装载有82个集装箱的首趟“义新欧”货运班列出发前往西班牙,开启了义乌外贸新时代。
让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
跟国内其他中欧货运线路不同的是,“义新欧”是唯一由民营企业运营的线路。“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培育出一批拥有体制机制优势的民营企业,”义乌市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季金甫说,“义新欧”的建设将让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
首趟“义新欧”班列于2014年12月9日抵达马德里后,在西班牙引起了轰动。“当地商家货源很多,我们要争取尽快实现常态化运行。”冯旭斌说,冬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一带冰冻季节长,玻璃瓶装的红酒、橄榄油很容易遇低温而爆裂,首趟“义新欧”返程时尝试改制了两个保温集装箱,回国后将对不同保温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对比,总结出安全方案。
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境外企业,“义新欧”的意义不仅在于多了条“走出去”的通道,还在于有了“引进来”的“纽带”。义乌小商品城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一心说,这几个月,前来咨询“义新欧”业务的企业特别多,像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在义乌经商的企业都来了。
义乌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新雨从2008年开始在越南做OEM贸易,即委托当地中小企业代工生产然后进口越南的漆器、家具。他说,2015年打算跟朋友一起组团到欧洲考察,希望通过“义新欧”快捷便利的运输,把OEM做到欧洲去。
“一把德国品牌的钢丝钳售价460元,合资品牌的售价260元,国产的只能卖35元。”义乌开拓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献法说,进口也是“借东风”,可以在进口过程中学习欧洲的先进工艺,等工艺跟上他们后,就可以卖到他们的价钱。
促进实现中欧合作共赢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义乌“实体”市场的发展后劲从哪里来?“一要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打造‘网购小商品城’,二要利用义乌的全球知名度和快捷物流渠道,做强进口、转口贸易。”李一飞说,义乌以前是中国小商品出口的“桥头堡”,今后争取做欧洲、亚洲两大市场互动往来的中转站。
去年以来,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义乌提出了打造新丝绸之路“新起点”的战略目标,并通过承办“第二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承建“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等方式,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2014年义乌市实现外贸出口1456.4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7.3亿元,同比增长80.7%。
“‘义新欧’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将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董事长金方平说,去年以来,义乌小商品城和中央文明办合作推出“中国梦”系列文创小商品,至今已开发1800个品种、销售1000多万件,有一部分已通过“义新欧”出口到了欧洲。一些海外商家表示,他们的顾客已开始通过市场渠道了解、感知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015年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
记者何玲玲、胡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