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仰望灿烂的历史星空,从“满招损,谦受益”,到“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再到“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中华文明留下了诸多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都在强调谦逊的意义,警示人们提防自满。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认为,锋芒毕露才是真性情,谦以待人则是虚与委蛇的表现。比如有的人渲染“过分谦虚就是虚伪”,也有说辞指出“讲谦虚就是不求上进”。其实,谦逊与虚伪之间的界线,在于是否真诚;谦虚与上进也并不矛盾,两者并存才能相得益彰。古人云,“诚于中,形于外”。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是很难隐藏的,如果内心真诚,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于言行举止之间。这种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谦逊,自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世界上多数人都很平凡,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可以骄傲自满。再小的水珠,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在我们身边,看似平凡者往往有不平凡之处。譬如,有的人虽然反应不那么敏捷,但富有经验;有的人可能学历不高,却有一技之长;有的人或许没有创造出值得书写的功绩,却拥有一往无前、绝不言弃的品质。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有利于自我摆正内心的天平,蓄积谦逊的气质。
谦逊既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睿智的处事方式。对于正在事业上打基础、求发展的年轻人来说,保持谦虚尤为重要。有些年轻干部干事有激情、有劲头,虽然满腹经纶却缺乏阅历,容易盲目自信。有的还存在高人一等、胜人一筹的想法。事实证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基层干部,都是能体恤群众、尊重群众、虚心求教、平等相待的干部。面对人民群众,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工作的威信,履行好应担的职责。
可见,谦逊既体现着道德修养,也是可贵的工作品质。对基层年轻干部来说,要想干出好成绩、博得好口碑,就当摒弃不良心态,脱下西装换农装、脱下皮鞋换布鞋、摘下“官帽”戴草帽,把腰身弯下去,让身子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寻常农家,坐坐百姓的热炕头,听听群众的心里话,以谦逊态度、谦和口吻与群众打交道。通过真心实意、情真意切的沟通交流,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与真实愿望,从感情上接近基层、融入群众。只有努力葆有谦逊的品格,才能拥有“海绵吸水”的强大力量,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看望“老支前”王克昌时,得知老人每天都听自己讲话后,真诚地说:“请你批评指正。”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涵养谦逊的心态和姿态,保持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我们前进的脚步就会更加铿锵有力。
(载自7月9日《人民日报》作者许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