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乌伤居士 东亚弥勒 张勇做客商城大讲堂主讲傅大士实录

发布时间: 2018-09-19 09:07:5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伯二二七七号《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写本(部分)

  韩国庆北醴泉郡龙门面龙门寺中的转轮藏

  傅大士: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并称“梁代三大士”。曾作有300多首诗偈颂文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其传世著作有《心王铭》、《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此或系后人托其名之伪作)、《语录》四卷(即《傅大士集》或《善慧大士语录》)、《还源诗》等。

  傅大士的主要功绩

  傅翕一生化导事迹,主要见于弟子智瓒等结集、唐楼颖编次、宋楼炤刊定的《善慧大士录》,其节钞本《双林善慧大士小录并心王论》,以及徐陵撰《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等。大致而言,傅大士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1.遇见西域僧人嵩头陀而悟道,植根家乡弘法(497—533)

  南齐明帝建武四年丁丑岁(497)农历五月八日,傅翕诞生于东阳郡乌伤县稽亭里。字玄风。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人多称之“傅大士”,亦呼为“双林大士”、“善慧大士”、“无垢大士”、“等空绍觉大士”、“东阳大士”、“鱼行大士”、“东阳居士”和“乌伤居士”等。据徐陵撰《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其先祖为北地郡泥阳县傅嘏(209—255)一脉。

  傅翕自小即性情淳和,怜悯众生,不贪恋尘世种种诱惑。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傅翕年十六岁,娶留氏女妙光。天监十四年,生子普建。天监十七年,生子普成。

  普通元年(520),傅翕二十四岁时,遇见胡僧嵩头陀,得以明了自己乃弥勒化身。此后,遂于松山下双梼树处结庵,与其妻一同修行。“昼作夜归,敷演佛法,苦行七年。”影响渐大,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东阳郡守王烋认为乃“妖妄”,将之囚禁数旬。而“大士唯不饮食,而众益叹异,遂释之”。返回松山下,傅翕愈加精进,远近愿师事者日众,傅翕也对弟子说自己得“首楞严三昧”和“无漏智”,即已臻达十地菩萨之阶。

  中大通元年(529)、四年,县中长宿傅普通等、傅德宣等两次诣县令,连名荐述,都未获重视。

  2.三度赴都城见梁武帝,告以佛法治国之术(534—540)

  中大通六年(534),傅翕三十八岁。正月十八日遣弟子傅暀奉书于梁武帝,欲借此将教化范围扩散到双林之外。书中所说三善,本质上乃欲以佛法治理国家。梁武帝观书召见,傅大士藉此名满京都。

  大同五年(539),傅翕重入都见梁武帝。大同六年,以功德事再至都下,止蒋山。遣傅暀奉书于武帝,因当时何昌使外,书未能达。

  3.创建双林寺,以云黄山为中心而化度乡亲(540—557)

  本年,启武帝而置双林寺。又造佛殿,以殿前白杨树刻殿中像。再于白杨树所,创九层砖塔。躬写经律千有余卷。

  大同八年,立誓持三年上斋。大同十年,以佛像经文委诸善众,又将屋宇田地等财产悉皆捐舍,营立精舍,设大法会。因再无庇身之地,遂创立草庵。妙光亦自立庵。一家人“草衣木食,昼夜勤苦,仅得少足”。

  太清二年(548),欲持不食上斋,及烧身为灯,遍为一切众生供养三宝。三月十五日,告众共辨樵薪,于双林山顶营行火龛。弟子留坚意、范难陀等人,各请奉代师主,持不食上斋及烧身,供养三宝。

  太清三年(549),义乌一带逢灾,傅翕将所有资财散于饥贫之民,复督促勉励弟子家人共拾野菜煮粥,节食以济闾里。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江南大饥,傅翕如上年一般,课徒众煮粥以济他人。

  太平二年(557),又有不少弟子苦行烧指为灯,普为一切供养三宝,请佛住世,普度群生。

  以上持不食上斋、烧指、剌心等种种举止,皆据《善慧大士录》卷一而移录。这应该是史实,因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亦有记述。

  这种极端的宗教行为,应该放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理解,即傅翕所说“佛法欲灭”之时,须如此以“请佛住世,普度群生”。故而梁陈之后,虽间或有之,但主流佛教界特别是政府却加以禁绝。

  4.晚年救民护国,灭度于云黄山(558—569)

  天嘉二年(561),傅翕六十五岁。在山行道时,常见七佛在前,维摩从后。遂谓弟子:“七佛之中,唯释迦数与我语,余佛不也。”“释迦今正综此世界,我当绍继,是故世尊数与我语。”这是强调自己的弥勒化身身份。

  又称,自己虽不知他人心中所念,然亦有少分宿命智通。如诸弟子远行当归,即自知其到日。

  光大二年(568),傅翕七十二岁。冬,嵩头陀入灭。翕心自知之,遂集诸弟子曰:“嵩公已还兜率天宫待我。我同度众生之人,去已尽矣,我决不久住于世。”作《还源诗》十二章。

  双林、云黄两处房前所生瑞梨树,本来四季常有甘露,本年却忽变萎黄,渐至枯死。这乃涅槃时将至的征兆也。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傅翕七十三岁。夏四月丙申朔,傅翕卧病。至二十四日乙卯,傅翕入于涅槃。肉色不变。至三日,举身还煖,形相端洁,转手柔软。更七日,乌伤县令陈锺耆来求香火结缘。因取香火,及四众次第传之。次及傅翕,翕犹反手受香。是乃傅翕最后之不思议化迹。

  傅大士的地位

  傅大士原本社会底层的一介平民,植根一己之力,在家族、地方和政府的襄护佽助之下救助众生的行为,完美地体现了竭力奋斗以实现崇高理想、特别是诸佛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苦救难精神,突出地体现了义乌人性格和义乌精神,乃义乌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大致而言,其地位如下:

  1.东亚唯一为官方、民间都承认的弥勒化身

  后世一般认为,中国弥勒化身就是明州奉化县(今宁波市奉化区)的契此。其实,契此(?—917)乃唐末五代人,比“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傅翕(497—569)晚了整整三百多年。再综合其它种种因素,可以确定:傅大士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于东亚佛教史上第一个自称、且为当时和后世所认可的弥勒化身。

  傅翕乃弥勒化身的观念,在其有生之年已然遍及朝野,广为信从。而在其逝后,更是日趋牢固。

  徐陵所撰傅翕《碑文》乃奉诏而创,自然反映了当时主流观点甚至是官方的态度,乃对傅翕的盖棺评价。也就是说,在南朝梁陈之际,傅大士为分身世界的弥勒化身,已经得到公认。

  除了碑文之外,傅翕为弥勒化身的信念,还因为历代以来,双林寺僧众、傅氏家族和朝野权贵庶民持续不断的维护,而得以保持和强化,终于成为了中国佛教史以至于中国文化史上的确实的认识。

  2.三教合一的先驱

  傅大士在修行之前,为儒家忠孝的典范。而在他开始坐禅化人之后,又善于吸收道家或道教的东西,如沿用了道家“绝粒长斋”、“食等餐露,斋疑服风”、“虚中闭气”等修炼之法。可见,其本身的言行充满了三教交融的因素。再如,傅大士曾多次派遣弟子去见梁武帝,陈述其治国理念。他讲的上善,实际上是指用佛法治国,而“虚怀”、“不著”又有道家风格。中善,先治身、再治国,与孔子所说的“修己以敬”其身、“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与孟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完全一致。下善,“胜残去杀”这一术语,源自《论语·子路》:“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更重要的是,自元代以来,傅大士被视为三教合一的符号。明代佚名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有傅大士头戴道冠、身穿袈裟、足着儒履、手持拍板的画像。据叶德辉《重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序》,这本书是根据元代《搜神广记》改编而成,可见傅大士道冠、儒履、释袈裟的画像,至少在元代就已经产生了。

  3.中国最伟大的居士

  一般认为,傅大士为中国维摩禅祖师。南怀瑾先生题词也曰:“浙江义乌/东土维摩禅,双林大士傅善慧大师祖庭”。何谓维摩禅?其本质就是居士禅。我们前面提到,傅大士在坐禅时,曾看到释迦、金粟和定光三尊佛自东方而来,放光芒笼罩傅大士。金粟如来乃过去佛的名字,为维摩诘居士的前身。

  中国僧人很多,居士更是不计其数。而傅大士在中国居士史具有独特地位:作为一介居士,以其影响力而言,千古以来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他完全称得上中国居士中的第一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居士。

  (1)思想的独创性。中国佛教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居士,但究其思想而言,富于创新性者凤毛麟角。傅大士正是这极少数特异人士之一。他有关“三乘”的观点,以及多首偈颂所包含的义理,皆很有特色。作为一介居士,遵循佛典和出家人的教诲,唯唯诺诺地修行即可。但傅大士不是这样,其思想观念和实际修为都有着极大的创新性。这可能与他自视为弥勒化身有关。既为弥勒化身,当然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对佛法的理解当然可以不同于一般佛教人士。

  (2)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在居士中可谓绝无仅有。公元八世纪,天台宗为了与禅宗相抗衡,极力宣扬傅大士,视之为东方圣人,可与禅宗的菩提达摩比肩。另外,日本僧人最澄并视傅大士为天台宗第二祖!

  (3)中国唯一的真正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居士。印顺大师指出的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史实。其实,傅大士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在中国居士中,傅大士是唯一早在唐五代就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当然也应该是义乌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人士。

  4.五百罗汉之一

  中土有五百罗汉说,是从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第一百三十一尊为“善慧尊者”,其实就是傅大士。

  “善慧尊者”的宝相和名声,随着五百罗汉而更加为人所知晓。只是,“善慧尊者”远无身披袈裟像那么亲切,也无三教合一形象那样有特点罢了。

  傅大士的影响

  义乌最早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人物,就是傅大士。傅大士的弘法中心,自是东阳郡乌伤县,但他曾三次面见梁武帝,在梁朝时就已经名满江南了,后来更是影响到大江南北。

  傅大士三次到建康,最大的功绩当然是在借以结交梁武帝和其它百官公卿的基础之上,创建双林寺,令双林寺得到政府支持,从而奠定了双林寺千余年来发展的根本。自然,梁武帝是为双林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级别的檀越。

  傅大士寂灭后,陈宣帝陈顼(530—582)下诏,令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大著作、建昌县,开国侯、东海徐陵撰写傅大士碑,尚书左仆射领国子祭酒、豫州太中正汝南周弘正为慧和阇棃碑。隋文帝杨坚(541—604)给双林寺写过三次书信。比如,隋开皇十五年(595)二月十五日,杨坚予傅翕弟子、沙门慧则等人信。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杨广(569—618)致书双林寺。至于其它历朝历代官员对双林寺的护持,则数不胜数矣。

  傅大士辞世之后,诸位皇帝和其他臣民对双林寺的关怀,本质上还是出于对傅大士的重视吧。

  在敦煌出土的文献中,有数个与傅大士《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写本,表明傅大士在唐五代时就已经影响到了河西走廊地区。特别是,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代文书中,有好几个回鹘语的《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写本,说明傅大士在当时的西域地区也被回鹘人视为弥勒化身。1907年2月底,匈牙利裔英国人奥莱尔·斯坦因(AurelStein)在楼兰(Kroraina)发掘一座小佛寺时,在“破厅”中发现了一根能旋转之木柱。佛教寺院中能够旋转的建筑极少,中土则多为转轮藏。

  五代吴越开运元年(944),吴越王钱弘佐取傅翕灵骨到钱塘(今杭州市),安置于龙华寺。这些圣物及其流向,据蔡京之子蔡绦所撰《铁围山丛谈》,到了靖康年间(约1126—1127)流失无踪。此外,杭州四顾坪兜率庵中,亦曾有傅大士宴坐处。

  清代,金华县城北有宝云寺,原名“双林廨院”。寺内有傅大士遗迹。宝云寺既存有傅翕遗迹,表明大士曾到过该处;旧号又为“双林廨院”,则与双林寺有一定联系:宜乎其为双林寺下院也。惜今仅于文献中留存一鳞半瓜,原寺早已湮灭无踪了。

  今天,义乌护持傅大士的种种善行:佛堂镇上傅的善慧寺,乃民间集资兴建,有傅大士纪念堂等建筑。佛堂镇江南街村的海云寺,有以傅翕为主尊之大殿。每年正月十八举行庙会和五月初八傅翕生日时,海云寺皆要置傅翕像于木阁中,抬着游行。这是独具特色的纪念傅大士的民俗活动。

  在南宋以后的福州乌石山四圣院,也供奉有傅翕形象。在南北宋时期的成都府路昌州(今重庆市大足区),亦在石窟中雕刻膜拜傅大士形象和傅翕所发明的转轮藏(大足石窟)。此外,广西、山东等地,也遗留有与傅大士有关的遗迹。

  南至安南,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再到欧美,傅大士皆有深远影响。

  傅大士在越南传宗,安南弘布禅宗,创建无言通派。唐代来中国求法的日本僧人,将傅大士的著述甚至画像,带回日本学习和供奉,这在日本天台宗僧圆珍等人的求法目录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义乌双林寺与日本的交往,实乃义乌与东瀛文化交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日本僧人最澄、源信、铁印景印、寂室元光等皆与双林寺有往来,而双林寺僧兀庵普宁创建兀庵禅派,镰仓执权皈依;明极楚俊亦于至顺元年(1330年。日后醍醐天皇元德二年)东渡日本,并蒙天皇赐以“佛日焰慧禅师”之号。

  洪武九年(1376)日本平安城转法轮藏寺寺主文珪,受国王之命,率团出使中国,借此机缘,请宋濂为该寺所新建转轮藏撰文。之后,扶桑诸多寺院诸如奈良县橘寺、平安城(后称京都)转法轮藏禅寺、京都清凉寺、滋贺县永源寺、宗安寺、岩手县祥云寺、群马县凤仙寺、新潟县本成寺,不但建造有转轮藏,而且普皆在转轮藏前供奉傅翕父子形象。转轮藏也传入了朝鲜半岛。

  明朝天启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JohannSchreck,1576—1630)与王征合作编译的《惠世竒噐图说录最》之〈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中,提到了一种旋转性书架“转书轮”,就是转轮藏在欧洲的变体。可见在17世纪上半叶,转轮藏已为欧洲所知晓,并对之做了改造。到了18世纪末,美国芝加哥的Yost Circular CaseCo.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由转轮藏发展而来的转书轮。

  本版整理:应悦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