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义乌样本(9)“老车站·1970”:老旧厂房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 2018-11-13 07:59:0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静恬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老旧厂房里的“文创梦”

  中国义乌网11月13日讯(商报记者 张静恬)疾驶而过的火车带着一股风,夹杂着尘土,呼啸而过……

  对于义乌老火车站地块的居民来说,记忆里最为熟悉的,便是火车驶过的声音。彼时,铁轨的那头是几处工厂及仓库,方块形的连片大房子里,每日货进货出,车来人往,承载着关于义乌初生市场和工业发展的记忆。

  如今厂房依在,只是换了一番模样。2015年,一群义乌本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磨,锻造了老旧厂房的华丽转身。这片曾经百废待兴的建筑,摇身一变成为了活力盎然的老车站·1970文创园。

  连年来,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家文创和相关配套企业陆续入驻,昔日老厂房正焕发出新生机,变身义乌一处文化新地标。旧厂房、红砖墙、老树根、咖啡厅等独特的文化元素与城市记忆,不仅让在这里工作的人创意频现、乐在其中,也勾连起了义乌两代人的幸福生活。

  远方,人们伸长脖子观望的,已不再是鸣笛而来的火车,而是新时代工业与文化结合的广阔想象空间。

  腾笼换鸟 老厂房的华丽转身

  城市更新,为老城赋予能量;文化延续,则让城市留下记忆。

  一条小巷,楼房相依,布满了服装店、手作坊等一间间文创商铺。入夜,华灯初上,宽巷里的人间烟火渐渐“升起”,衢州菜、西餐、火锅、日式料理,在各具风味的美食店前,食客们早已排起了长龙。若遇上“UV市集”的日子,连贯东西的弄堂里尽是各具特色的手作产品,行人穿梭其间,两侧叫卖声迭起……

  生活工作在义乌这座国际商贸城市的人们,习惯了来往的行色匆匆,这样一个“闹中取静”文创园的出现,对不少人来说的确是件新鲜事。闲暇时邀上三五好友,来到此地聚聚餐、品品茗、观观景、逛逛街,颇有诗文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之感。

  园区总设计师季慎峰说,这几年,文创园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那是一个集生产、生活、创作为一体的园区,它既提供服务,也是一个展示当地文创产业的社交平台。义乌贸易经济发达,但目前义乌旅游、文创精品展示、文化体验功能区块分散,缺乏一个可以让大家体验城市文化的地方。“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工作,为义乌市民打造一个可以感受文化艺术的城市慢生活区。同时,利用园区搭建原创、设计、艺术平台,为义乌中高端人才提供创业基地,为义乌的发展留住人才。”

  老车站·1970文创园地处义乌老火车站地块,所在地原为义乌登峰机械厂、义乌老火车站中纺仓。2015年5月,首次入驻这里的园区工作人员,面对着一片墙体破败、杂草丛生、路面破损的景况,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开荒”工作,蹲工地、跑现场,夜以继日,时刻在线,是当时大多数人的工作常态。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留住城市记忆,发挥老厂房的新功能,园区在不改变老厂房结构的前提下,通过“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同时保留厂区内的古树和部分绿植,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创产业的新载体。

  1970文创园作为义乌文创园区建设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义乌首家民营文创园项目,在管理、建设、开园时,很多事情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文创园的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说实话团队一开始也收到了不少来自各方的质疑之声。虽然文创园的模式在全国已经比较普及,但在义乌尚处于探索期,一方面是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是老城区的地理位置带来的诸多不便。”老车站·1970文创园运营总监周波说,但是在2016年7月文创园一区建成投用,并实现百分之八十的店铺入驻后,所有质疑便迎刃而解。

  一传一续 老厂房长出文化新苗

  文创园内的迎春巷13号,一街之隔是川流不息的老车站前大路,一门之外有服装定制坊、手工作坊、胶卷老相馆。在这里,一幢时光打磨的老宅,一方静谧雅致的庭院,成就了一处“城中桃源”。

  这处上世纪的机械厂职工宿舍,于开发初期,在许多人眼里可不是个好地界。而“栖闲里民宿”经营者徐正波第一次到来,就动了开辟的心思。闹中僻静的地理位置与他打造“栖闲里民宿”的理念不谋而合。“第三天来到这里,就和园区签下了租用合同。”他说。

  将斜阳藏袖,捧两缕清风入怀,这处静悄悄的民宿,便慢慢地开在这车水马龙的闹市区之中。“2000年从温岭来到义乌经商,为事业辛苦打拼了十八年,千帆过尽后,想放慢节奏做一个回归初心的事业。”徐正波说,平日因为生意压力大,闲暇时就喜欢去各式民宿放空自己,2013年才正式有了自己做城市民宿的想法。“1970文创园也让我的民宿梦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用心做好一点一滴,等待着有缘人寻觅而来。”

  法国工匠大地的木雕工作室在三个月前搬进了1970文创园区,成了园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我在义乌生活了七年,偶然喜欢上了中国的木雕,就辞掉工作跟师傅专心学艺。”大地说道,传统木雕所迸发的创造力和美感充满着魅力,令他愿意放弃一切从零开始学习。

  开阔明亮的工作室内,大地和他的法国同伴为每块木头量体裁衣,用一双妙手赋予了木头新的生命力,倾注了更多外国文化元素的自我表达,使他创作的作品更显构思上不拘一格。娶了中国媳妇的他,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悉心传承起了中国的传统木雕艺术,彻彻底底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

  “这是一片文创沃土,各种奇思妙想都可以在这里生发,各种情怀也可以在这里驻留。”周波说道。在这里,曾经斑驳的老厂房,如今集中了创意工作空间,迸发了无穷设计灵感;曾经积囤货物的仓库,如今设立起了书香弥漫的读书会,在城市中为人们点亮阅读的明灯;曾经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如今开起了一家家独具匠心的私家小店,心灵手巧的手艺人在这里汇集……

  老车站·1970文创园,既是保留了时代印记的城市一隅,印刻着历史转弯处的老城记忆;又是注入文化基因,植入创业梦想的城市一隅,沉睡的工业资源在这里苏醒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千锤百炼 打造义乌文创新模式

  历史的篇章一页一页翻过去,城市也一代一代在不断更新。曾经作为工业遗迹象征的老厂房,通过盘活利用,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再次挺立潮头。

  2015年,文创的梦想就此萌芽。5月,地处义乌老城区,原老火车站地块的老车站·1970文创园一区改建工程正式启动;同年10月,团队正式进驻项目地,义乌第一个民营文创园项目落地。

  2016年,文创的理想初步实现。7月,文创园一区从试运营正式过渡到正式启用,共有30余个优质文创业态入驻其中,通过“快闪文创书店”等品牌活动的开展,形成浓郁文创氛围;当年底,文创园二区完成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招商率。

  2017年,文创的种子茁壮成长。二区、三区进入全面试运营阶段,每日高峰期的人流量突破2000余人次。文创园在区域内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入选2017年金华市初创型文创企业名录,同年,“老车站·1970文创园模式”输入浦江,浦江老齿轮·1967文创园项目进入筹备阶段。

  2018年,文创的繁花绚烂开放。在文创园步入发展的第四个年头,入园企业趋于正轨,呈现文创业态、文化消遣业态、餐饮配套业态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局面。这一年,园区开放了自营的零柒艺术空间、建设“两新党建”党群服务中心。自主开发的用于园区内商家结算支付APP也投入使用,服务于公司内部和园区企业的文创商学院开课……多措并举,开始对园区品牌的附加值进行提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创之路。

  梳理1970文创园的发展年历,不难发现,千锤百炼中形成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在为城市留下乡愁记忆和历史文脉的同时,已然释放出强大的文创生产力。“占地60亩的园区,面积不大,却汇聚了来自义乌本地、全国,乃至留学归国创业的文创人才,匠心逐梦,一齐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巨大的创造活力。”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