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6日讯(商报记者 卢丽珍)焕然一新的乡村格局,黛瓦白墙的农家别院,修旧如旧的古街长廊,移步异景的红色文化元素……初冬的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处处焕发着生机和魅力。放眼远望,不只是分水塘村,望道信仰线沿途村庄依托望道信仰线建设,从文化入手发掘红色文化线,使全长13公里的望道信仰线成功转变为一条绿色生态线、产业富民线、乡村振兴线。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每天清晨,何斯路村晨读班的“学生”都会整齐朗诵:“垃圾都有家,不要走错门……”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说,何斯路村推出“斯路晨读”活动,每日诵读红色经典,学习时政新策,以此提升村民的文化修养,改善乡风民风。
为了讲好信仰的故事,积极弘扬望道精神,城西街道在望道信仰线沿线各村大力开辟农村文化阵地。目前,沿线一共设置了5个文化礼堂、13个乡村图书馆,先后举办了35场乡音宣讲、文化活动。不仅如此,沿线各村因地制宜,大力引进与本村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硕果累累。石明堂村依托古村文化和书圣文化创意园形成养生休闲业;七一村引入瓷艺大师余晓球和竹编大师何福礼,打造七一大师文创园;何斯路村引进“百工百坊”项目,通过非遗文化展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并制作文化相关产品进行销售……
发展创新学习型经济
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展的基础上,城西街道还创新性地在何斯路村试点,发展“学习型经济”。目前,已有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农民问题研究所实践基地、安徽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点、清华大学扶贫办教学点等多个重量级教学实训基地落户何斯路村。截至目前,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队512批,学习人数超过2.8万人次。
这些研学团队集参观、学习、研讨、会务于一体,不仅推动了当地民宿、农家乐消费快速增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仅何斯路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民宿、餐饮等综合收入约500万元,并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量实现翻倍业绩。
如今,通过单一性群体接待向多层次转变、考察学习型培训方式向研学型转变,城西街道望道信仰线沿线各村走出了一条“学习型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
提升改造生态农业
对沿线主要交通道路、各节点村庄开展绿化彩化,在东黄线入口处种植五彩水稻及沿线1000多亩土地上种上小麦和玉米……这些年,城西街道积极探索,将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这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的新举措,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还实现了一条条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吐金流银”的旅游线路:石明堂的古村文化和书圣文化创意园形成的养生休闲业,让村民开始分享到旅游开发的红利;国庆期间的七一村“灯光秀”展览活动,仅门票收入就高达400余万元。
望道信仰线正用红色文化串联起一个个田园乡村,共同建设一个集红色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