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局指导农村土地改革工作
街道领导部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会议
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现场推进
殿前砖瓦厂集地券地块拆除
街道领导与村干部研究工作方案
村民领取不动产权证
街道领导现场办公解决工作难题
初冬时节,走在福田街道农村的田间地头,只见整治好的村中道路纵横交错,清新自然的村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这是福田街道抓住改革创新机遇,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将改革政策与街道实际相结合,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如何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唤醒“沉睡”的资源?土地改革制度横跨社区建设办、国土、农林、规划等多个领域,涉及多项法规。去年以来,福田举全街道之力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审时度势,每一项改革,街道都积极主动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多方努力,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受益明显,土地资源得到盘活,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创造了农村土地改革的“福田样本”。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死资产”变“活资本”
“住了这么多年的房子终于有证了。”日前,福田街道麻车村村民黄先生终于拿到自家房子的不动产产权登记证。自旧村改造以后,全体村民都住上了四层小楼,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麻车村不动产权证一直没有办理,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虽然大家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楼,但村民心里始终有一个结没有解开。”黄先生说,住上新房后,有的村民想自己干点小买卖,有的想用不动产权证抵押贷款,但在办理营业执照时都拿不出房产证明,村民的这本“生意经”念得曲曲折折。自福田街道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以来,村民们便一直盼着早日领证。当天拿到崭新的不动产权证,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据悉,在福田街道,这样喜庆的场景已出现多次。由于临近市场,地理位置特殊,福田辖区土地可谓“寸土寸金”,但由于规划手续不齐、缴纳欠款等问题,许多村迟迟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为此,福田街道利用改革契机,妥当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造福于民。对历史上已经建成但还没有颁发产权证的房屋进行重新测绘、进行确权登记,并将由此获得的收益返还村民。今年,福田街道确定井畴、东傅宅、麻车、西张、下骆宅、东大鲁、宗宅、江村、洪界等9个村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村,涉及总数2000余宗。
为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办证进程,福田街道组织多名工作人员驻扎农村,及时解答村民疑问,大力宣传土地制度改革的好处,稳步推进此项工作。在上述村中,东大鲁村因为旧村改造完成时间不是很久,村民建房贷款都尚未还清,有偿使用费的钱更是交不出来,村干部就主动替村民联系银行,贷款400余万元,解决了老百姓交费难的问题,又做出了不动产权证;东傅宅将村内高层分房投标款拿出来,帮助老百姓缴纳有偿使用费,剩余的分房款再分给村民,大大加快了有偿使用费的收缴速度;宗宅、下骆宅两个村的旧村改造时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的时间久,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多且复杂,街道和相关村认真梳理、沉下心来,分批把这两个村符合条件农户的办证问题都解决了。
截至目前,福田街道已全面完成上述9个村的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并收取有偿使用费超过一亿元,收取数量居全市第一。
“集地券”项目落地:让集体收益“多”起来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形成了空心村、闲置地。我市在确保农民宅基地权益不受损和保障“户有所居”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人地钱’挂钩政策,通过实施‘集地券’制度,将闲散低效的建设用地复垦盘活、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用于城镇发展。”据福田街道国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地券”制度的核心是盘活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农户将闲置、废弃和低效的建设用地先实施复垦,验收合格形成相应建设用地指标。
今年,福田街道有集地券项目10个,江村、洪界、宗宅、东大鲁、殿前砖瓦厂地块、上周和森屋矿、望兴印染厂地块、花园下地块,计划全年完成207.55亩,完成比例达到124.28%,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在这些项目当中,殿前砖瓦厂由于兴办时间久、涉及员工多,拆除难度较大。为顺利推进砖瓦厂的拆除及拆后利用工作,街道于3月份专门成立工作组,充分利用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多次与村两委及企业主对话,讲明政策、连续攻坚,7月份顺利完成拆除。同时,街道抢抓机遇,将该地块作为集地券项目予以实施,直接增加用地指标7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700多万元,实现市、镇、村三级共赢。
此外,上周和森屋矿山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矿,长期以来涉法涉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街道4月份成立工作组,与上周、森屋村干部及涉案当事人讲明政策、连续攻坚、搁置争议,请市国土资源局、浙江省地质大队专家组现场把脉,在矿山整治范围外先行圈定40余亩用于集地券建设,实现集体增收400余万元。
“我们街道的‘集地劵’项目建设,重点破解了农民建房难题,使他们自愿腾退宅基地取得置换,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福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入市转让、有偿使用等优惠政策,盘活了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民宅基地权益有了法律保障。比如,花园下村原村庄的旧房全部拆除,决定将20亩建设用地通过宅基地退出机制复垦为“集地券”,目前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00余万元。
目前,福田街道10个集地券项目中已有6个通过验收,涉及土地面积118.84亩,余下4个地块也将于年底前接受上级验收。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义乌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福田街道结合实际,根据市里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查清了辖区范围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权利主体、分布范围、规划用途、利用现状等情况,并建立了唯一编码的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数据库。
8月2日,义乌市江北下朱市场开发有限公司以800万元的价格,通过挂牌出让方式竞得福田街道江北下朱幼儿园地块的集体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成为该地使用权的新主人。本次出让的福田街道江北下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地块面积为3756.76平方米,属江北下朱村集体建设用地,系我市学前教育“1+X+Y”幼儿园体系建设(百园工程)建设项目。福田辖区内对教育资源需求十分迫切,该项目的建设,为加快完善福田普惠公益的学前教育网络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民营资本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今年以来,除了江北下朱村区块,福田街道还完成了江村菜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该区块面积4321.37平方米,已经由市国土资源局挂牌出让,挂牌起始价400万元,将于2018年12月20日前完成出让工作。新建菜市场项目的实施,对辖内群众来说,一方面盘活了村集体的土地资源,为村民的长期收益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盘活了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据悉,福田街道计划全年完成入市地块2个,交易金额1200万元,目前已经可以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东风:让新农村建设“富”起来
为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福田街道办事处和福田街道国土所积极引导村民借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东风,其中,花园下村以独特的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
据悉,花园下村位于阳光大道西侧,现有人口285人,农户148户。全村耕地面积162亩,村庄建设用地面积40亩。由于村居规模不大,以及地理环境、房子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居年收入10万元左右。
街道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借助改革东风,做好三方面的文章:一是做好用地盘活文章,将部分宅基地退出复垦为耕地等农用地。2018年9月,花园下原村庄的旧房全部拆除,决定将20亩建设用地通过宅基地退出机制复垦为“集地券”,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可为村集体增加收益约200万元。同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规模和布局,2016年花园下原农转用地块盘活建设用地指标30亩。花园下村原有建设用地40亩,农转用新增建设用地30亩,目前,垂直房安置用地42.5亩,节省建设用地20余亩。
二是做好农民住房保障文章。根据相关政策,村里有部分靠近阳光大道拆迁户原来全部安置高层,占地面积为5603.6平方米。为了早日解决拆迁农户的住房问题,花园下村计划将旧村改造和原阳光大道工程拆迁的农户,一起安置在江村安置区的高层。为了推进安置尽快落地,福田街道办事处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引导农户踊跃参与。目前,高层需要安置占地面积为4868.23平方米,节约735.37平方米,高层40余套。同时,为财政节约拆迁农户过渡费每年30余万元。
三是做好土地置换文章。花园下村因涉及未来城项目建设,无法原址安置。经与湖塘村协商,调剂土地42.5亩,花园下村支付湖塘村272万元,调剂土地用于安置花园下村垂直房建设。
据介绍,下一步,福田街道将继续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强化制度供给,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把农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环境带来好收益,为全市创造总结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