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乌,一座同时拥有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城市。
图为义乌国际商贸城夜景。图为义乌国际商贸城夜景。
浙江义乌,一座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城市。义乌,一座同时拥有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城市。
从最初的“鸡毛换糖”到如今享誉全球的“世界市场”,义乌始终抢抓改革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实现市场、产业、城市、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转型发展。今天的义乌,一批重大改革成果不断涌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义乌将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把义乌放到国家战略中去谋划定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沿海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模式,构筑对外开放通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在新常态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表示。
把改革的拳头握得更紧一些,把改革的节奏调得更快一些,把改革的步伐再迈得更大一些,义乌的改革马不停蹄,勇往直前。
市场改革创造财富奇迹
义乌,是占地1105平方公里的县级小城,仅占浙江全省面积的1%。2015年,县级小城义乌实现出口总额338.6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浙江全省出口总额1/8。
义乌,也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是义乌经济的灵魂和命脉。义乌,更是创造财富、创造奇迹的地方,她并无特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却聚集全球资源所用。
为何这片土地能不断的“无奇不有、点石成金”地创造奇迹?根本原因在于义乌在全国较早地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在义乌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5年来,义乌以国际贸易改革为引领,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紧密相结合起来,立足本地实际,坚持按市场规律看形势谋实招。如今的义乌,商贸交易更加便利,商贸流通更加顺畅,对外开放更加多元,一批批重大改革成果不断涌现,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改革让贸易更加便利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的重点一直都围绕着“便利”二字。2013年4月,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两年之际,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确立了“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2015年7月,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经验在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和浙江海宁皮革城推广。
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周华伟正和同事一起对一批刚进口的危地马拉黄檀进行查验。义乌海关、商检等部门协同合作,简化手续,申报、查验、放行实行“一条龙服务”,企业在1小时内获得放行,省去了来回跑的麻烦。这种为专业市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外贸特点量身定做的贸易方式就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种方式使得义乌市场上一大批小额小批量、低风险的商品,可窗口审单、直接放行。
义乌在坚持“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的原则下,海关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全面实行审单、放行自动化和无纸化报关,实现24小时全天候放行。检验检疫在全国率先试行管检分离、小额小批量监管机制,开展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通关效率明显提高。60%以上出口商品得到快速放行,80%以上出口商品办单周期从原1~2天缩短到1小时以内,97.5%以上的小额小批量法检商品可以通过集中审单环节快速出单。通关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义乌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2015年在出口总额338.6亿美元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283.9亿美元,占义乌外贸出口的84%。
在加快贸易便利化的同时,义乌大力推进资金结算便利化。2014年7月在全国率先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2015年累计办理个人贸易外汇结算76.7亿美元,义乌全市辖内19家银行金融机构的离岸业务结算量达233.1亿美元。同时义乌大力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跨境兑、跨境参融通等跨境人民币产品层出不穷,累计资金结算量突破1500亿大关,金华地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也于2015年底正式启用。
另外,义乌还允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展外贸主体设立快速审批改革,从注册登记到各类资格备案全程服务。创新设立义乌通、国贸通等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全市现有各类涉外主体57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560多家,约占全国的75%。
改革让市场更加开放
2014年11月18日,“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从义乌发车,21天以后到达西班牙马德里。义乌到马德里的铁路长达13052公里,横跨8个国家,在各国不同轨距间转轨3次,清关2次,是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货运铁路线。2015年1月30日,“义乌-马德里”中欧回程班列再次从马德里发车。
这条来往于义乌和西班牙马德里的货运铁路叫做“义新欧”,它的开通开启了义乌对外开放的大通道,也使得义乌顺利搭上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如今“义新欧”已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去程每周一趟,回程每月一趟。今年1~6月,通过“义新欧”通道发送的出口货物为3128标箱,同比增长72.4%。除此之外,“义新欧”还增设波兰马拉舍维奇、华沙,德国杜伊斯堡等沿线重要城市临时卸货点,并在西班牙马德里设立了义乌西班牙基金会。
在“义新欧”班列常态化的同时,义乌还加快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作为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义乌将加强与宁波、舟山战略合作,推进义甬铁路建设,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完善一体化“大通关”体系,延伸“宁波—舟山”港口功能,使义乌成为始发港和目的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
如今的义乌正在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航空口岸获批开放,义乌开通至香港、曼谷、首尔、台湾等直航航线。义乌航空口岸自2014年12月19日正式开放至今,共保障了国际(地区)航班400余架次,旅客吞吐量4.2万余人次。其次,义乌获批铁路口岸临时开放,2015年12月,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发文同意义乌铁路西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义乌铁路西站获批临时对外开放后,义乌打破进口产品只能依赖沿海沿边和空港口岸转关的现状,真正具备国际物流集散中心的功能。同时,义乌还获批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2015年12月31日,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启用并投入运营。启动运行以来,业务量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单日出口量从启动初期的每天7.3万件增长至目前的20万件左右,单日峰值达25万件。今年上半年国际邮件互换局出口达到2261万票,目的国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邮政包裹平均提速1.53天。另外,义乌获批设立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2014年11月18日封关运行,创造了当年获批封关运行的“义乌速度”,并复制实施上海自贸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作业模式和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等政策,设立渤海商品交易所红木交易平台义乌分割中心,区域保税业务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一周年即实现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跃居全国第11位。
当下,对外开放大格局正在义乌悄然形成。义乌加强与联合国、上合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加强与海内外华侨华人联系,以及加强与在义乌外国人联络。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总投资50亿欧元的中欧(义乌)智造园项目,义乌正成为国家对外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新窗口。
从“经营市场”到“经营城市”
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到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从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到全球小商品批发市场;从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到国际型的商贸城市;从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这就是义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道路。
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浙江省义乌市获得批准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这意味着包括义乌在内的62个城市(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正式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根据通知要求,义乌制定出台了《义乌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5-2017年实施计划》。如今,义乌城乡面貌有显著改善。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义乌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其带来了巨大发展红利。今天,义乌已然发生了由“经营市场”到“经营城市”的转化。
改“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大任务之一。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通过不懈努力争取,义乌于2015年2月,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地区之一,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2015年6月29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义乌改革主要任务是:改革宅基地取得制度,力争农村宅基地总量得到基本控制;拓宽宅基地保障方式,力争宅基地财产权益得到充分体现;完善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力争宅基地抵押流转机制得到有序规范;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力争宅基地市场配置得到有效运行。
《实施方案》中涉及多项创新举措,义乌市针对当前房地产不景气和部分农民无钱买房的问题,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权益置换,农民宅基地按照一定比例置换居住用房和产业用房,并颁发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置换权益凭证。住宅和产业用房不但可以与本村村民交易,还可与外村其他人交易,上市交易享受与城里的商品房同样的政策待遇,价格也可得到体现。搬入新社区的农民可凭税务部门出具的置换权益税收联系单,到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了农民的财产权益。
如今,义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硕果累累。2013年开始实施《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村庄实行多村联建,采用高层公寓加产业用房等多种形式置换,编制城乡一体的新社区集聚规划,共规划集聚新社区55个。农村集聚对象享受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就业等保险。2014年出台《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置换权益交易办法(试行)》,2015年出台《义乌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促进了人的城市化。
目前,义乌全市共有13个新社区集聚项目在建,其中集聚高层项目8个,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投资87.9亿元,可安排居住人口约6万;配套产业用房项目5个,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投资19.5亿元。
改“钱”:投融资体制改革
“钱”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四大城镇化资金来源,要求完善地方税体系;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新型城镇化不可能再靠类似“四万亿”的公共投资,必须依靠市场机制,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特别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新型城镇化试点推进普遍存在缺钱问题,公共服务资源和人力配置与城镇化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资金要素压力突出。为此,义乌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充裕和市场机制灵活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加强生态环保、市政公用、交通设施、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2014年,义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一个中心、八大集团”的投资、管理、运营体系,推动政府性投资项目实现3个转变,即由指挥部建设模式向国有平台公司为主的专业化建设模式转变;由以财政拨款为主向多元化投融资格局转变;由以商贸服务领域为主向公共服务领域为主转变。其中,“一个中心”即设立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中心;“八大集团”即设立义乌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城乡新社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市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风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义乌成功列入全国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并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500万元。
义乌市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契机,计划3年内融资200亿元用于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截至目前,以落实整体城镇化项目等政策性银行贷款100多亿元,融资额度15亿元城投债、12亿元社投债已进入审批阶段。水务集团成功发行规模2亿元的水务类非上市公司债券,利率小于其他同类债券。此外,义乌市还在着重建立企业发展基金,已由市财政、国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10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并准备根据需求逐步设立若干子基金;与农发行合作拟包装50亿元整体城镇化贷款项目。
同时,义乌还积极拓宽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性项目投资领域的渠道,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义乌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义乌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办法(试行)》,组建了全市PPP中心,建立PPP模式滚动项目库,其中首批试点项目6个。
另外,义乌市获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义乌市农业发展银行紧紧抓住总行推出的“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机遇,立足义乌市东北区块,综合社投集团和城投集团名下总投资59.88亿元的13项建设内容,一揽子解决了义乌市东北区块城乡新社区集聚、产业用房集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该贷款也是全国农发行系统获批的唯一一笔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基准利率贷款。
小商品“触网”带动经济转型腾飞
义乌是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当全国的实体经济遭遇互联网的冲击时,“世界市场”义乌却搭载着互联网的顺风顺势而为,实体市场呈现逆势增长,创造了商贸经济的又一个奇迹。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今年上半年,义乌实现电子商务贸易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7%。在最近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年度研究报告中,义乌以37个淘宝村的数量位列全国前列;快递日均出货达250万件,其中国际快递60万件。
如今,义乌共有各类电商主体24万户,传统实体市场已成为网货的主要供应地,混批企业50%的商品采购来自义乌市场,零售网商70%的商品来自义乌市场,批发网商80%以上商品来自义乌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正在形成互促共荣的发展新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紧紧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当前在互联网电商大潮下,义乌更是实现了华丽转身,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发展,推动了市场的转型,并逐步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插上互联网翅膀义乌经济,正以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再次腾飞。
6月初的一个傍晚,喧嚣了一天的义乌商城逐渐沉静下来。而在义乌江东岸,与义乌国际商贸城相距3公里的青岩刘村,一批年轻人的生意刚刚开始。
沈伟是湖南人,在同学创富故事的感召下,2013年从深圳来到义乌,在青岩刘村做起了电商。当下,他和妻子经营的网店,陈列着近百种花色的衣服、饰品。“上个月,卖了30万元的货,利润大概2万元。”
在青岩刘村,与沈伟有过相似经历的创客还有很多。如今,这个只有800多户人家的村,已成了外来人群创业的天堂。青岩刘村面积不大,但却拥有2800多家网店,将近30家快递公司,电商从业人口超过1.5万人,年成交额达20亿元。青岩刘村的创客们通过互联网,把经营触角伸向全国乃至世界,网上成交后,立马采购、包装、投递,村里车来车往,一直持续到深夜……
实际上,青岩刘村只是义乌电商崛起的一个缩影,义乌的后宅、北苑等地的电商产业,也形成了集聚效应。与此同时,义乌目前已建成北苑创业园、网上服务区、城西电子商务园等20个电子商务园区。如今的义乌已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要据点。在大众电商创业活跃的50个县中,义乌名列前茅。2015年阿里巴巴公布的211个“淘宝村”中,义乌入围5个。有着“中国网店第一村”之称的青岩刘村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义乌人不仅仅满足于“淘宝客”的称号。从“淘宝客”转入跨境电商,成为越来越多义乌电商从业者的选择。
从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通关量,能看出当地跨境电商的变化。从2014年12月26日正式投用开始,该中心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单日通关量已从最初的近千票,跨过11万票大关。
“义乌的电商已闯出了一条生路,跨境电商如何发展,还在探索。最终目的是提升竞争优势,为义乌小商品贸易通往世界市场找到更好的路径。”义乌商城集团副总经理吴鹏说。
如今为了加快市场转型升级,义乌正在全面加强发展电商产业,未来将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合计划、海外分拨中心等事项。以设立海外分拨中心为例,将会效仿类亚马逊模式,在交通条件便利、贸易集中的地方设立据点,把国内商品前置,节省外商采购成本。(文/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