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E网观察 正文

“网聚正能量 共话新时代”网络评论大赛

一句“在吗?”的问候

发布时间: 2018-12-13 09:50:50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朱航玫

  嘿,在吗?

  久未见面的朋友,突然发来这么一句,

  不知道到你是怎样的体验?!

  前日笔者在微信公众号上看了一篇名为《在吗?》的文章,文内的作者这样写道:“每次收到这两个字,我都有种被套路的感觉。我总结发现,但凡以‘在吗’开头,要么是关系不熟,要么后面基本都会跟着‘求你帮个忙’”。深读文章,才发现,一句“在吗?”,很多的是时候并不是开启聊天的最佳方式.......

  回想一下,笔者好像也是个习惯于问“在吗?”的人。然后所聊之事,的确多是请人帮忙,但也有闲聊唠嗑之时,说了“在吗?”这么多年,也从未想过一句“在吗?”会给人一种不佳的感受,于是笔者冒着被人嫌弃之感,随机对我的好友们发起了“嘿,在吗?”的问候。

  大概正直中午,多为休息之时,朋友们基本上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复,大多数是“嗯”,“嗯嗯”,“在的”,“咋啦?”,“怎么啦,在的?”,“哈哈,怎么了”?的回答。回复的有人中不乏久未交流者,能这么快收到回复,确实惊喜。与友人做了简单的说明,也认真的聊了聊这个话题,也从中找到了不少答案。

  笔者发现,“在吗?”一词,多数人还是很爱用,特别是在许未聊天的朋友间,频率颇高。即便两者之前是很好的朋友,但因太久未聊天,突然想单纯聊聊,但因为害怕他人忙碌,也爱先来句“在吗?”等其反应,见其回复,再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开始聊。而往往此时,若回应者正忙,来来回回,半天不过几句,气氛反倒显得颇为尴尬,若是懂者,自是明白其可能有事,便会默默离去,今后约聊;若不明白者,多番追问,则使回应者处于处于两难之地,如果零星回复几字,却给人孤傲的形象,再遇上个心思细腻之人,怕只见此之言片语,更多些无意的心思,若回应者先于你聊天,怕手头正事耽误不少。所以即便是聊天,有时候直白点的开场,如“嘿有空吗,想和你聊聊”,到显得轻松许多,别人不用猜你的目的,根据实情给予回复,即便无暇畅聊,表示态度后也不耽误对方时间,这一点对于新认识的朋友尤其!

  当然,两者间是早已深交的朋友,各自明白对方习惯,不论对方如何开场,也多半是能猜出对方的来意。就如笔者的一好友,虽然平时经常联络,但每每考试复习之时交流最多,见其发来“在吗?”定知其有事要问,而我就会很直白的来上一句“说吧,啥事情?”直奔主题,给自己和对方更多的时间,留在正事上,而不是所谓的客套之言,这样给人也轻松一些。

  其实,对于大对数人而言,在不那么忙的情况下,突然收到曾经熟识的有人发来“在吗?”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还是很欣喜的,毕竟大家许久未聊,能有些时候有个机会聊聊也是不错的,即便有时候下一句马上就是直白的“帮我个帮呗”。对于多数人来说,做为朋友还是很愿意帮一别人些力所能及之事。

  大致令人反感的,其实并不是“在吗?”本身,而是在那之后的套路之言。

  正如原文中编者的旁白在中写道的那样:上来就问你“在吗?”其他又什么都不说的人,偏偏会问你这句话的人,都是你不太熟的人。这就好像面对劲敌你摸不清对方的套路与出招,我们只能被动地猜测。有时候回答了“在”,后面对方提出的要求反而让你更加的措手不及。

  的确,一句“在的”让你活生生得袒露在对方面前,而聊着聊着对方忽然扔出一个与之无关的请求,着实让人心生不适,加之问题如果令人为难,确实有点像被人逼到墙角,难怪有人说,这给人一种套路之感。一句在吗”背后的尴尬与不适,方是多数人不喜欢“在吗”的真正原因吧!

  现在这个忙碌的社会,在更多的事情面前,多数人喜欢的还是直接明了,对于正事更是如此,也许你本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而过多的所谓寒暄之言,一旦被人看清了,只会认为你自作聪明的小九九,有时也就被人看轻了。要是遇到个“没心没肺”的朋友,或许你自己的是倒是没办成,反被她绕了进去,就如我的一个同学说的,“我不喜欢绕来绕去,要是我一半会没反应过来,怎么办,脑子不够用!”其实听到这,倒是想哈哈一笑,想来和她一样心思简单的,该少好多烦恼,但她的话确实说的不错。

  说到底,更多的时候我们想到朋友确实是有事相请,中国人喜欢中庸,喜欢委婉,虽然说话的确是门艺术,但没有足够的情商,不会其中的道道,那么遇到帮忙之事,能够简单点说,尽量简单点说吧,既然真心请人帮忙,又何必在怕难为情呢!如果真的开口只会“在吗”,那就请你后面马上跟上一句,你想说的事情吧!我想遇到真心的朋友,能帮自然会帮,不能帮也会明确告知与你,或为你指明方向,必定不会浪费你时间。要是友人明确表示了为难之意,那自是不必开口下一句,不是说其薄情寡义,只是我们需要明白,朋友虽说是用来麻烦的,但再好的友谊都是需要经营的,而不是所谓的消磨.....有事说事,给人留有余地,这是社交的智慧。

  其实说到这,笔者和多数人一样,没有太高的情商,平时也不爱与人交谈,总信奉君子之交淡入水的理念,也许下次还是脱口而出“在吗?”但努力做到真诚待人,少一点无谓的套路,总归是正确之道。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