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7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王江龙 编辑 童晓)晌午刚过,一名大腹便便的外商走进吴秀玲(化名)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店铺中,大加赞赏她家的精美饰品,并饶有兴致地让吴秀玲推荐几款,没过多久便爽快地下了单,谈好交货时间和结款时间后便匆匆离去……一切都看着如此“正常”,殊不知,吴秀玲遇到了骗货团伙的“傀儡”,而这将是一桩血本无归的买卖。
近日,义乌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跨国合同诈骗案,为市场上100多名经营户挽回损失300余万元,对3名外商采取了全面追捕,并刑拘一名中国翻译。
12月5日晚8点多,10多名市场经营户来到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分局报警,称在与义乌市拉斯特进出口有限公司交易过程中,极有可能遭遇到了外商骗货,且部分货物已经离开义乌。
回忆起被骗的经历,其中一名受害人吴秀玲告诉记者,11月24日下午,一名外商带着翻译来店里看货,但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主要听她推荐为主,“我推荐了几个爆款,老外也很满意,谈到价格的时候也没怎么还价,很爽快。”由于是新客户,吴秀玲并不想让订单“跑”了,便同意了这名外商提出的“30天内结款”的条件,并按外商要求一周内出货。
12月5日,令吴秀玲没想到的是,之后的几天内,货是出了,可还没等到自己去催款,却先看到了义乌经侦预警平台发布的一条关于义乌拉斯特公司的预警信息,她随即赶到该公司所在地,结果公司空无一人,等了半个多小时,当初的那位翻译才从外面赶来。
对于吴秀玲的质疑,这名姓张的翻译无力辩驳,“我要求她立即结清货款,要么就退货。”就在协商期间,又有10多名经营户相继赶来“讨说法”,大家一商议,觉得这家公司骗货的可能性很大。
接警后,义乌公安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外贸采购案(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并成立专案小组,全力开展案件的指挥、协调处置及追赃止损工作。
“在经营户报警的同时,拉斯特公司的一名临时翻译也通过义乌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举报了这家公司涉嫌诈骗和老板失联。”办案民警陈阳峰介绍,调查期间拉斯特公司暴露了诸多疑点,如订货从不还价,频繁更换临时翻译,租用多个收货仓库,并且故意隐瞒身份,号称自己是英国和加拿大人等等。
12月6日凌晨,义乌警方第一时间对该案件以合同诈骗案立案侦查。
另外根据调查,义乌警方确认拉斯特公司今年10月才开,且还没有到市场监管局注册,负责人是一名印度人,从11月份到12月初,这家公司先后安排翻译陪同一名伊朗客户和一名尼泊尔客户到市场采购,共向100多名经营户采购了价值300多万元的货物,包含玩具、五金、日用品等。
“伊朗和尼泊尔的两名客户都是拉斯特公司雇来的,这名印度负责人前期在义乌市场上踩好点之后,便通过微信‘远程指挥’两人在翻译的陪同下前往市场订货,这与经营户反映的‘老外不熟悉产品、下单爽快’等情况十分吻合。”陈阳峰说。
随即,义乌警方对三名涉外人员进行全力追捕,同时对翻译张某进行重点审查,由于张某故意隐瞒外籍人士身份和货物去向,存在共同诈骗嫌疑。
另外,通过层层调查,义乌警方全面掌握了经营户已经送货的情况,共涉及92名经营户的5个货柜,价值245万多元,“其中2个柜还在义乌港仓库准备装柜,2个柜被发往宁波港途中,目前已经拉回义乌,最早的1个柜已经通过海运运往目的港伊拉克,预计一个月左右返回国内。”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义乌警方提醒,年关将至,欠款逃匿的案件多发,经营户要尽量选择现金交易,如果是欠款交易,交货前做好交易风险评估,合作前尽量在预警平台填报、查询,交货后要跟进货物走向,掌握货柜和业主动态,把风险高减至最低。
据了解,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义乌经侦预警平台已经成功预防处置了12起特大市场合同诈骗、逃匿案事件(其中5起受理追货),为市场经营户避免、挽回损失1976万元,涉及经营户56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成效增加100%,避免、挽回损失金额提高了53.83%,惠及经营户增加了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