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忙订购的过程中,我只是帮着打了一个电话,分文好处费也没有收过,没想到这就违法了!”在义乌经商的温州人蔡老板仔细阅读《商标法》的相关法条后,追悔莫及。
蔡老板的电线电缆商行,开在义乌市区丹溪路上。10月12日下午,同在一条街上经营五金电器生意的好朋友吴老板来到蔡某的店内闲聊。
在聊天过程中,蔡老板提及可以每卷低于市场价10元左右的价格拿到高仿的“永通牌”电线。在明知是假货的前提下,吴老板挡不住诱惑,欣然接受蔡老板帮他带货的提议。
蔡老板热心的帮好友以每卷低于市场价近24%的价格订购了规格为4mm、2.5mm的标注为“永通”电线各40卷、1.5mm的“永通”电线60卷(均为100米/卷),货值金额约1.5万元,并于10月14日联系托运部把货送到吴老板的店内。
刚刚收到货的吴老板还在查看涉假电线时,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已接到厂家举报,赶到他的店面进行了突击检查。吴老板实事求是地交代了违法事实。
经过厂家专业人员现场鉴别后,上述电线为假冒“永通”注册商标的产品。执法人员也上门对“好心帮忙”介绍售假的蔡老板进行问询,他也如实向执法人员交代了违法事实。
蔡老板的“一时热心”为好友销售假冒“永通”电线的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该法第六十条规定,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为此,吴某、蔡某的违法行为都将面临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至少要假冒货值两倍以上的罚款。”执法人员透露。
在此,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前家装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法分子纷纷瞄上家装材料,近期已查处了多起假冒注册商标的管材、防水涂料、LED灯带和电线开关等案件。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家装中的一些材料需永久使用甚至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建议消费者购买材料时注意比较鉴别,优先选择“地区总代理”、“特约经销商”等商家。保留好购物凭证,如遇质量问题可打96150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