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书弘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伊朗外商哈米:义乌的营商环境不一般

发布时间: 2019-02-16 15:30:55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王时倩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2月16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王时倩)近日,在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记者见到了伊朗商人哈米。他刚从北京丈母娘家回义乌的家,这是他在中国过的第15个春节。和往年的春节一样,他正和居委会同事商量着,一起给社区的老人拜年。

哈米办公室有一幅石刻的《清明上河图》

  哈米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做外贸生意,4年后因业务需要来义乌常驻并成立了全市首家由外商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如今,他已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城市开设了分公司,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地区。

  “你需要的产品,市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这里完备且发达的贸易综合服务,能将货物及时准确地送达全球任何一个城市。可以说,义乌是一座非常适合做小商品贸易的城市。”在哈米看来,他能从心理学研究生成功转型商人,离不开义乌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义乌每年吸引近50万名外商前来采购,更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外商在此常驻。仅哈米所在的鸡鸣山社区就有常驻外籍居民1200多人,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作“联合国社区”。

  “我们是一家人,命运相连,是一个共同体。”哈米精通汉语、英语、日语等6国语言,也喜欢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他对中国提出并全力推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刻理解,“共享、共建都是合作,大家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作为外国人,我为中国的伟大倡议点赞,并期待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大合唱。”哈米说,他不想也不会离开中国,因为这里不仅能共享市场的“贸易畅通”,还有更多令人感动的“民心相通”、“政策沟通”等合作共赢的故事。

  “如果把义乌市场比做一条大船,那么任何地方漏水都会影响到船上所有人,大家要合力把漏水处给堵上,一起航行地更快、更稳、更远。”因此,哈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共建市场”上,想方设法整合资源构建合作新平台,努力为共同发展贡献“民间力量”。

  记者看到,哈米的办公室里,陈列着很多这些年在中国收获的奖状、奖牌及证书,尤其是他在参加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获得的奖杯显得特别耀眼,而最令他引以为傲的却是社区颁发的一块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的荣誉牌——优秀居民议事会成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社区内地常驻外国居民,鸡鸣山社区组建了一个名叫“社区议事会”的委员会,大家都称其是“联合国社区”的“安理会”。哈米正是这个联合国社区“安理会”最早的一位外国人成员。

  对于社区的事务,哈米几乎是随叫随到,甚至不惜退掉机票,推迟出差。慢慢地,哈米不仅成为了鸡鸣山社区最出名的外国人,在义乌也逐渐小有名气。他在社区发起了“汉语培训班”、“国际老娘舅工作室”等服务项目,并兼任“社区中外居民委员会副会长”等多项职务。

  “离开义乌没几天,就想着回家,实在放不下这边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一点,每年春节假期哈米都要回社区,义务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北京拜年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不同国家和城市朋友打来的咨询、求助电话。”虽然这些工作都是义务劳动,但哈米乐在其中。

  前不久,一位朋友找他帮忙追回百万元欠款,当时赊账的外商已回国,哈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通过在国外的资源,他找到了那位外商,顺利调解了这起纠纷。大到数百万的贸易纠纷,小到几百块钱的消费纠纷,这位“洋老娘舅”都尽心尽力。

  “一开始是服务社区,后来是服务义乌,现在从河北、上海、杭州等城市慕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我一个人多少忙不过来。”哈米和社区的同事商量后,计划今年把国际老娘舅工作室的团队扩大到5至8人,努力拓展涉外贸易调解的民间力量和渠道,让更多中外居民的纠纷和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工作之余,哈米喜欢钓鱼和赛车。钓鱼的长时间等待,让他戒躁;而赛车让他不惧风险,善于竞争。他把这些理念很好地应用于事业和生活,也总结出一套当“老娘舅”的技巧。“调解纠纷和做生意是一样的,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各方的损失,达成另一种形态的‘共赢’。”

  “外国人参与调解,让我们更放心。”在哈米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打车的消费纠纷后,第一次来义乌的非洲客商这样评价道,“在义乌很有安全感。”闲暇时,他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街串巷,了解社区居民生活近况,参与策划、组织中外居民的文娱活动,甚至夜间也会主动加入巡逻队伍维护治安。

  在义乌,哈米从不把自己当外人。“我不是这座城市的‘客人’,而是其中一员。外国朋友遇到事情,哪怕是问路这样的小事,我都乐意帮忙,也觉得有责任去做这些事,从中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说这段话时,哈米很认真。

  义乌也从未把我们当外人,这一点连哈米的伊朗家人也感同身受。“我会说‘多少钱’,他们会热情用计算器按价格。”72岁的母亲每年来义乌过节时,经常一个人出门买菜,和经营户的沟通毫无障碍,她兴奋地和哈米说,“我喜欢义乌,在这里感觉和家乡一样温馨。”

  “你妈妈今年没来义乌过年吗?怎么没见她去菜市场呀?”这两天,在社区公园散步时,就有好几位熟悉的邻居关切地问,这让哈米特别感动。在他看来,这是热心社区工作最好的回报。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义乌是我们共同的家。”今年,哈米还计划整合驻义外商、涉外专家等资源,拓展服务外商的法律、面向居民的外语等公益培训班,为义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贡献力量。“这些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方案,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坚定地说。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