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这家只招夫妻工的企业凭啥用人不愁

发布时间: 2019-02-28 10:30:47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王志坚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每年春节后都是劳务用工的高峰期。今春,义乌各企业开工情况如何?招工难、找工难并存的状况有没有好转?企业用工难,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化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跟随义乌市总工会有关工作人员走访了义乌部分工业企业。

  据部门走访调查反馈,目前义乌大多数企业都已按年前计划如期复工,有的企业正月初九就已机声隆隆,车间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不过,依然有不少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紧缺等现象,少数企业甚至出现因老员工流失现象严重、新员工又一时招不进来而不得不推迟开工的尴尬局面。

  如何破解招工难?各家企业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针对用工需求以及求职者的变化,各使妙招。

  【案例1】

  九成以上是夫妻工

  拉链厂凭这招“笑傲江湖”多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义乌市宏顺拉链有限公司,只见公司一楼仓库堆满了各种各样原材料。“年前就备足了原材料,所有员工也都按规定回来上班了,正月十六立马开工。”公司负责人称,节后复工不存在招工难、用工紧缺现象。

  记者走进二楼的生产车间,看到到处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着绕线圈、固定线头、组装产品等。“里面共有60台做成品的机器,30名员工都已就位,全是干了多年的老员工。”该负责人介绍。

  在三楼的拉链生厂车间,一排排机器整齐排列着。来自江西的老员工汪三清今年42岁,一人负责38台机器的正常运作。“我和老公在这里干3年了,虽然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但一个人每月能赚6000多元,待遇还不错。”她说,除了车间噪音有点大,其他条件都不错,“过年一回来,老板就给每人发了大红包,来回车费都能报销。厂里还给我们准备了夫妻房,里面有单独的卫生间,还配备空调、热水器等,吃住都挺好,不需要什么花销。”汪三清的脸上满溢着笑容,夫妻俩在义乌买了车,儿女则在老家上学,两人想一直干到儿女都大学毕业且有了工作后再退休。

  据该公司工会主席傅晓明介绍,公司成立25年来,一直以生产尼龙拉链为主,产品内外销各半,年销售额稳定在五六千万元左右。目前,公司共有员工200多人,主要来自江西、福建等地。

  问及为何招工不愁?傅晓明道出秘诀:公司员工95%以上是夫妻工。他说,企业在创建之初,也曾出现“招工难”,后来只招夫妻工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员工回厂率接近百分之百,每年春节过后,还总有老员工带着老乡来说情。我们的原则是,好的夫妻工可以招几对,单身的一般就不要了。”傅晓明认为,相比单身的年轻人,夫妻工更为稳定,而且公司也给夫妻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各项待遇都不错,自然更能稳定人心。

  让傅晓明纠结的是,近些年,有了积蓄的员工都陆续买了车,公司的停车场车满为患。因厂区周边道路不能停车,货车进厂还得经常叫人挪车位,客人来了也很难停车。另外,还有一个难题是多数夫妻工想将子女接到义乌来上学,但教学资源有限,公司很难给予安排落实,“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能解决,员工的幸福感会更强。”

  【案例2】

  让承包商去招人

  玩具厂采用“外包”减少用工缺口

  创办于1997年的义乌市多乐玩具厂是一家主营布料玩具的加工企业,产品全部销往欧美等国。今年节后虽然如期开工了,但目前用工缺口依然很大。

  “正常用工的话需要100多人,但现在只有30来个员工。”来自河南的魏红军是这家企业的工会主席,已在厂里干了13年。他说,最近几年员工流失很大,“主要是会做缝纫等技术活的年轻人不好找,招来的往往也很难留得住。”

  “春节过后,我们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到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招工,但达成就业意向的极少。”魏红军说,一边是新员工难招,另一边是老员工流失严重。企业主也曾想方设法通过增加员工工资、改善住房条件、提高伙食待遇等办法留人,但结果不如人意。

  无奈之下,该企业远赴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寻求代加工企业,以“外包”的方式将大量业务包给外地加工企业完成。“让代加工承包人去招人,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虽然发包给别人做要多付一点代加工费、物流费,但企业整体效益还不错。”据魏红军介绍,10年前,该企业的员工数一直保持在180~200人之间。随着“招工难”问题日益突出,员工数锐减,厂房越来越空,于是腾出部分厂房引进两家物流企业,等于多了一笔房租收入。

  虽然通过“外包”减少了用工缺口,但魏红军也有隐忧,“现在厂里的针线工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女工居多,会做针线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企业后续发展面临的用工形势会越来越严峻,目前还没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破解之路。”

  【案例3】

  用临时工顶岗

  科技公司“四面出击”依然用工紧张

  浙江蓝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电蚊片、电蚊液的企业,目前共有员工96人。“工资一直在提高,但还是很难吸引到人。”企业工会主席朱承富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应聘者,公司不仅涨薪酬,还增加了一些福利,如包住宿、增加假期,甚至提供通信及交通补贴等,但依然招不足人。

  “今年计划招20名新员工,目前勉强招到10人,还不知道最后留不留得住。”朱承富说,正月十三复工后,招聘人员就分赴义乌、东阳、浦江等多地劳务市场招人,但收获不大。

  “年轻人心不安定,招进来干了一两天就想走,哪家工资更高就往哪家跑,流失率很大。”朱承富有些想不通,目前企业给出的待遇并不低:保底工资3000元/月,按件计酬,手脚快的每月工资有6500元以上,且包吃住。“前年还专门建了一个文娱活动中心,电影院、乒乓球室、台球室等都有,一天工作10小时,之外都可以自由安排,可就是留不住年轻人。”

  朱承富介绍,近年来,企业的技术人才、办公人员基本稳定,最缺的是车间里的组装工。春节前夕,人手紧缺,该企业只能通过用较高的日薪聘请临时工顶岗来解决。“年前有10个柜的货物要销往越南和俄罗斯,为了赶工四处找临时工,时薪二三十元。”朱承富说,公司订单是不愁的,但被“招工难”缚住了手脚。

  【采访手记】

  企业“招工难”背后,自身“造血”是关键

  近年来,每到节后招工季,义乌相关部门都会联合各镇街、工会组织等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组织域内企业入场招聘,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咨询服务,搭建招工平台,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同时,鼓励企业外出招聘工人,缓解企业用工紧缺问题,但依然难从根本上解除招工就业难这个“顽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企业生产订单尽管已经排到今年下半年,但由于招不到人,机器设备无法全部开通运转,限制了生产。但也有不少像“宏顺拉链”这样不愁招工的企业,除了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较高的福利待遇外,更关键的是公司善于主动出击,在政府和市场的运作下,从招工手段上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有的企业主一味责怪现在的年轻人好高骛远,找工作时“一山望着一山高”,却没从自身找原因。现在企业职工多为80后、90后,对他们而言,除了增加收入、改善居住条件外,更多的是注重企业文化生活、自由支配时间,在快乐中工作。

  另外,有的企业用“机器换人”实现减员,也是用工不再“慌”的重要因素。像大陈有家服装家纺企业,由于绣花车间的设备全部更新为自动断线设备,职工减少了近一半,在职工人工作量不变且收入提高,今年自然不愁招不到人了。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有通过自动化投入,转型升级才能真正破解“用工荒”,让企业轻装上阵。

  企业要健康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要真正使人才招得来、留得下、稳得住,企业还需多从自身找问题,从自身不足找破解用工困局的招术,不断增强企业吸引力,为员工营造有干劲的工作氛围,有滋味的生活环境,有奔头的发展前景。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