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2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楼一强)“要打造温暖北站,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居民感受到来自党员的关怀,来自社区党委的关爱,营造‘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的氛围,实现从党员干部带头干到居民群众主动干的转变。”后宅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王国向介绍,“只要有家一样的氛围,社区自然就和谐了,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今年以来,北站社区以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为契机,通过党建+服务,依靠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把服务的触角深入到一家一户,积极把群众的困难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数年前,因涉及杭长铁路建设,苏街村朱小弟等9户居民的房屋被拆迁安置到了何界小区。由于水、电、燃气等基础建设问题,11栋房屋迟迟无法动工。社区党委先后把9户安置户邀请到社区10余次,会同“老娘舅”志愿者,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安置户的合理诉求,9户居民终于息诉罢访。去年底,11栋房屋顺利结顶。
何承荣是北站社区溪坦小区的居民。多年前,他因旧村改造押金问题,与小区产生矛盾纠纷,街道、社区多次调解无果。社区党委请了社区居民陈丽娟来帮忙。陈丽娟是市人大代表,处事公道。在她和社区党委的共同努力下,押金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一场长达7年的信访积案就此化解。
“要妥善解决信访问题,必须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力量,要让辖区居民志愿者、人大代表、议政会代表参与纠纷处理,吸纳当地有威望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及社会乡贤、骨干等充实调解队伍。”北站社区主任何蔚平说,“实践证明,选派民间力量参与社区矛盾纠纷信访工作,为化解信访积案、促进信访形势向好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北站社区共调解信访件12件,已化解信访8件。
后宅街道负责人介绍,仅2018年下半年以来,北站社区已成功解决了多件历史积案,化解了4件可能引起群体上访事件,不仅在辖区范围形成“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向上移”的良性信访格局,更有力地促进了小区“两委”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延伸和党员干部作风转变,让干部能真正沉下身子主动打通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