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刘军)小厕所,大民生。公厕虽小,却是城市基础建设和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篇“大文章”,同时公厕建设也是第二批创建十个项目之一。只有把公厕这样的“小”事办好,才能把大民生的“大”字写好,从而真正提高群众与宾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那么,义乌街头巷尾的公共厕所运维情况究竟如何?一连多日,记者与市民监督团成员随机对近50座公厕进行了实地查看。走上义乌街头,走在江滨绿廊,走进公园社区,在道路两侧一些醒目位置都能很容易地看到“公共厕所”指引牌。在道路两旁的景观带中,也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座座外形古朴典雅的小屋,与周边的绿树、鲜花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景致。而实际上,这些都是一间间公厕。走进厕所内,只见地砖、便器、洗手盆干净光洁,残疾人坐便器、扶手设置人性化,整个公厕内空气清新……这是调查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市“厕所革命”工作的成果。市民监督团成员表示,经过几年的改造、提升,义乌街头巷尾的公厕的确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由环卫处负责监管运维的公厕,基本实现了“一厕一景,找寻方便,功能完善,管理规范”。
但在调查走访中,也有不少市民反映,部分公厕在运维过程中还存在设施小部件损坏、缺失,卫生保洁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公厕走到门口就让人不想进,没办法“憋一口气”才硬着头皮进去。依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我们重点进行了走访。
其一:“第三卫生间”不开放。
5月13日上午,一名客商反映,商博大桥附近的湿地公园里有两座公厕的“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不开放,我们随即赶到现场。此时,虽然时近中午,但湿地公园内仍有不少游客。在靠近商博大桥的公园北1号公厕,我们看到,整体卫生保洁较好,但左侧“第三卫生间”的“防盗门”紧闭。几位游客说,刚刚有一位肢体残疾的朋友要上厕所,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开。我们在现场看到,这座公厕的一侧还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与周边优美的环境形成强烈反差。随后,我们来到公园北2号公厕,同样发现“第三卫生间”没有开放,窗户上还装了窗帘。现场有市民猜测:很可能被“改做他用”了。
其二:小部件缺损、小广告扰民。
根据游客、市民反映的线索,昨日上午我们来到江滨北路原宾王客运站对面的一个公厕。进入男厕所,我们看到第一厕位的锁头把手不见了踪影,人进入后,厕位的门无法正常上锁。随后,我们来到位于兴中小区紧靠19幢的一处公厕,看到一厕位前的“门帘”上,被人涂有非法小广告。在一侧墙壁上,我们也发现了“扫码联系”的小广告。
其三:一些公厕存在“居所现象”。
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公厕存在“定人定居”现象。在江滨北路设计院对面的公厕,我们看到管理用房内,桌凳、茶几、床铺等生活用品较齐全,显得很“居家”。管理用房外,更堆放着一些生活用具。男厕所内,一个黑色的垃圾桶里装满了水,水面上漂浮着一个塑料盆以及“小心地滑”的黄色提醒牌,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刚好挡住了一个厕位。
调查走访中我们还发现,在城郊接合部一些地方,找公厕难、公厕标识不清、卫生保洁较差、小广告泛滥等问题较为突出。采访中,几位市民监督团成员提出,城市公厕不仅关系到城市环境改善,也关系到广大市民、来宾的工作生活质量。小公厕建设需要的是大局意识,要将公厕问题作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来对待,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同时,还可以在公共治理上转变理念,改变“政府建设+政府管理”的传统模式,借助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通过市场化来破解投资与运营等现实症结。
采访中,一些宾客表示,爱上一座城市可能仅仅因为一处独特的风景,拒绝一座城市可能也仅仅因为让人头疼的一些细节,比如让人“难受”的公厕。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希望义乌的公厕功能更完善、管理更规范、环境更舒心、风景更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