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
如何帮助残疾人通过自强实现脱贫,如何让残疾人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各项成果?义乌众多福利企业的做法值得点赞。那就是,让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有事做、有钱赚,在劳动中找到生命的尊严。
位处义乌赤岸镇报国西路12号的义南纸业有限公司,是目前义乌招收残疾人最多的福利企业。该公司目前拥有在职职工1200人,其中残疾职工近360人,占比超28%。5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这家福利企业,只见众多残疾人职工都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地忙碌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免费食宿,受到的关注和帮助无处不在,就像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中。
因患少儿麻痹症双腿残疾
他用双拐撑起一个家
“对于残疾人来说,找到一份工作非常不容易,因此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在义南纸业有限公司工作了9年的杨为群说,有了工作后可以自食其力,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56岁的杨为群是义乌赤岸镇柏峰村人。2岁多时,他不幸患少儿麻痹症,因家里贫困未及时进行有效医治,造成双腿残疾,从小需要借助双拐走路。
杨为群的父母身体都不太好,一家人靠种几亩山地艰难维持生活。为了补贴家用,杨为群读完初中就在家做手工活,后来买了辆残疾人三轮车开始跑运输。“从赤岸到佛堂,或从赤岸到毛店,每天往返跑几十次,虽然很辛苦,但总算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杨为群说,为配合义乌开展的残疾人三轮车专项治理工作,2010年他主动卖了那辆载客多年的残疾人三轮车。
“卖了三轮车,我失去了经济来源,当时很迷茫,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养活自己和父母。”杨为群说,让他倍感欣慰的是,经人介绍,他在义南纸业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
“开始是割纸渣,干了4年,后来调到选废(从废纸堆里选出可以当木浆用的原料)岗位,现在每月工资涨到了2120元,比以前高了600多元。”杨为群对目前从事的工作很满意。他说,每天只要工作6个半小时,每周可以休息一天。更重要的是,公司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险”,让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我工作9年,工资涨了3次,起初是1500元/月,后来涨到1680元/月,再后来是1720元/月,现在是2120元/月。”除了对收入比较称心,杨为群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也十分满意。“现在选废场上面搭了钢架遮阳棚,还经常在上面洒水,大热天也不那么热了,真的挺好。”
杨为群笑言,他现在的最大心愿就是好好干,争取在该公司一直干到退休。
机器割掉了右手掌
她用左手学会写字
今年42岁的叶青英,是义南纸业有限公司的第一批福利员工。17年前,叶青英在操作注塑机时,一不留神,右手被机器拖进去,手掌被割断。后经医院抢救,虽然大拇指保住了,但拇指应有的功能几近丧失。
2002年2月,义南纸业有限公司申请成为一家社会福利企业,并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残疾人员工。家住赤岸四村的叶青英“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该公司的首批残疾人员工。“进厂后,我被安排到发货员岗位。当时是按日计酬的,每天发13元工资,虽然工资不算高,但干活也不累。”叶青英说,后来有了子女,家里的开销更大了,她就想转岗到工资更高、工作时间更有规律的办公室文员岗位。为了练习左手写字,她工作之余勤练书法,几年下来终于写得一手好字。今年初,她如愿进入公司办公室当文员,主要负责公司职工入职、离职手续办理和文件复印等工作。
“现在一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月薪2800多元。”叶青英自称是个比较上进的人,自电脑引入办公系统后,她就开始用左手学打字,并逐步学会了上网查阅资料和在电脑里写文章。
叶青英的勤奋、上进,不仅让自己争取到了相对更好的工作,还潜移默化让一对子女受到了好的熏陶。“女儿今年上高三,儿子读小学六年级,都将面临毕业、升学考试,两人都很懂事,学习很用功,基本不用我操心。”叶青英坦言,她现在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残疾人而自怨自艾,更多的是感恩,感恩身边亲戚、朋友的帮助,感恩政府政策的扶持,感恩公司的真诚帮扶。同时,她也在尽自己所能将这份感恩的心,这份温暖与爱,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和照顾的人。
因车祸失去右臂
他用坚强养活一家人
在公司传达室,独臂的廖登友格外引人注意。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他,看到有人走进公司大门,会马上起身直着嗓子喊“进来干什么”,一张看似还幼稚的脸庞却充满了“威严”,言语中传递着“威武”。
据悉,43岁的他已是公司的老员工,在门卫岗位上已工作很多年。事实上,廖登友也并不是天生残疾,年少时也曾四肢健全、活泼调皮。命运的转折点在24岁那年的一个阴雨天,当时他在广州打工,当他骑着摩托车急速赶往厂区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为伤得太严重,他永远失去了右臂。
“那是我人生最黑暗的一天,有三四年时间我都不愿意走出家门,觉得很自卑。”廖登友回忆,是家人的不断鼓励,让他终于直面现实,想要与命运抗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道路。
几经辗转,廖登友来到义乌,并很快在义南纸业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我只有小学文化,一开始做选废工作,当时月薪1800元。”让廖登友至今还倍觉温暖的是,工作半个月后,公司领导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后,为了照顾他的儿子上学,将他从选废岗位调整到门卫岗位,月薪提高至2400多元。
“现在,我每月能给贵州老家汇2000元钱,儿子上学学费和生活费已完全没有问题。”廖登友说,儿子今年15岁,读初一,寄住在贵州的姐姐家。“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儿子培养好,义乌对残疾人子女很关爱,我打算下半年将儿子接到义乌来,让他在义乌接受更好的教育。”
“依靠劳动养活自己及家人,是很多残疾人的梦想,也是我十分关注残疾人群体的一个原因。”公司总经理冯沾善认为,对于残疾人来说,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及家人,更是为了彰显个人生命的尊严。让残疾人振作起来,自强不息,才能真正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一家五口三病号
他顽强面对生活
“我是一名残疾人,但这里给了我家的感觉。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看到同事们走出困境,满脸笑容地重新融入社会,我真的很开心。”59岁的王伟明是义乌佛堂镇塔山工作片石壁村人,是一名双眼视力低下的残疾人,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还能看到一点亮光。目前,他是义南纸业有限公司清洁组组长,负责厂区的卫生保洁工作。
“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王伟明说,在他的带领下,清洁组连年被评为先进班组,他觉得很有成就感,打算在清洁组一直做下去。
王伟明家境贫寒,父母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仅不能外出劳作,还每年需要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他受父母遗传,从小就患有心脏病。30多岁时,他又患上难以治愈的眼疾,从此眼睛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看东西了。“3年前,为爸爸医治心脏病花了10多万元;去年,80岁的老母亲住院花了2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我自己装心脏支架花了3万多元……”说起家里的不幸,王伟明不禁热泪盈眶,为了医治老爸老妈和自己的心脏病,家里欠下不少债务。为了还债,妻子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他则到离家较近的义南纸业有限公司上班。“在这里上班,每月有一笔稳定收入(月薪2700元),还可以照顾到父母,顺便还能在家种点蔬菜、甘蔗等农作物。”
“自从来到公司,通过劳动挣得生活费,工作之余我还交了许多好朋友。”王伟明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厂里的众多清洁工都喜欢和他交朋友,每到农忙时节,大家工作之余都乐意到他家帮忙。“相信我们一家今后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我对生活一直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