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王春来:书豪情,笑慰父母心

发布时间: 2019-05-27 09:00:28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罗江红 摄影:通讯员 赵琪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5月22日上午,“全国道德模范”王春来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在义乌市图书馆报告厅开讲。他的讲座感人肺腑,现场许多听众频频拭泪,但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打动大家的不是我,而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忠孝文化。”

  上篇:父母是孩子生命航船的航标灯

  在1980年10月26日的日记里,王春来写道:“我作出了此生一次正确的抉择。”

  王春来的父亲是一名监狱干警,按照当时的政策,退休以后可以有一名子女顶替接班当正式警察。父母商量后安排王春来接班,他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妹妹,因为他认为,一个女孩子没有正式工作,漂流在外很危险,父母也会很担忧。而自己是个小伙子,找工作相对容易。

  王春来会作出这个选择,与父母一直以来身体力行的教育关系密切。

  王春来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的二伯牺牲在抗战前线,尸骨无存。父亲曾对王春来说,多少英雄牺牲在抗战前线,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保卫国家和亲人,他们都是真爷们。

  父亲给儿子的教育是:有风骨,有血性,有担当,宁折不弯,这是男人的处世之道。

  母亲给儿子的教育则是:宽厚、谦逊、善待他人,甚至善待痛苦,因为痛苦往往是命运转折时的阵痛。

  王春来的母亲出身大户人家,性情温婉,柔中带刚。她读过私塾,写的一手字在王春来眼里是如此漂亮。她忍辱负重,搬砖、拉车,做各种粗重体力活,只为挣钱抚养孩子,为自己的母亲治病,导致年纪轻轻就得了肾病,常常双腿浮肿。王春来有感于父母的不易,8岁起开始写日记。在他最初的日记里,就常有母亲病情沉重的记录。但在万千辛苦之中,母亲常常用最朴素的话语,引导着孩子的人生航程。

  工作的机会让给了妹妹,现实的困窘差点把王春来击倒。1980年到1984年,他的日记里充满了工作不易的艰辛,同时,也伴随着母亲温柔而坚定的话语。

  找工作四处碰壁,街坊邻居纷纷议论说,“春来这孩子没前途了”;王春来自己也灰心丧气,几乎到了“活着没意思”的地步。

  这时候,母亲说:“智慧的人会发现这些都是世间的假相,春儿呀,你看不透吗?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手拿一副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好不容易找了拉架子车送煤的工作,被几个同学看到那一身煤灰的狼狈样,免不了一番嘲笑。他把眼泪忍到家里,终于没忍住。

  这时候母亲说:“孩子,‘卑贱’才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世间却没有人愿意去报考。这所大学毕业的人都是强者,你勇敢地报考了这所大学,你将来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炸油条,轧面条,当搬运工,摆地摊卖鞋……王春来为了生存艰难挣扎。

  他做过缝纫工。整个缝纫车间全是女工,只有他一个男人。老板没给他找师傅,没给他实习时间,第一天就要计件。王春来愤怒了,他想打人,想辞工,就是不想干这个活。

  这时候母亲说:“凡是撞到你身上的事,如果你抗拒,会更加痛苦。你抗拒已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儿,你的全部精力就会聚合在这里了,你能不更加痛苦吗?其实这等于加大了痛苦的能量。你平静地接受它就会发现,做衣服并不是难事,更不是坏事。”

  王春来的缝纫技术,在后来照顾父母的生活时,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王春来多才多艺,从小学油画,也会国画,还有无线电技术。可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这些技能为自己招来了麻烦,因为总有人来找他画画、修收音机。

  干了一天的苦活累活回到家,还要面对一群求这求那的人,王春来有怨气:“用到我的时候一张笑脸,用不着的时候却对我一脸冷漠,凭什么要帮你们画、帮你们修?”

  可母亲严肃地说:“你认为你不帮别人就能省下力气吗?我当过护士,知道人体能量存不住,你不用出去,它就会在你体内变成血糖,伤害你的身体。上天这样安排是让人关爱帮助别人,你懂吗?”

  终于换工作了,没想到越换越不顺心,他从缝纫工成了男护工,专门伺候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

  他懊丧之极地回家。吃过晚饭,母亲拉他坐下,指指砖墙说:“你关怀这些临终老人,这是难得的好事,别人想干,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1984年,王春来通过考试,穿上了上白下蓝的警服,成了一名国家干部,监狱警察。经过几年的摸索,工作开始顺风顺水,应付一般的管理问题不在话下。经历了以前的种种困苦,他只想沉醉在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中。

  结果有一天,犯人打架了。这让他很恼火,他向领导解释说:“这些都不是我的事,是他们的问题!”

  母亲听了儿子的解释,说:“你怎么总报怨别人呢?‘小人无过,大人常错’,你这样子不就是小人吗?”

  母亲的话如当头棒喝,简直让王春来震惊:我是小人?

  母亲说:“你出了问题不反思自己还埋怨别人,这不是‘小人’作为吗?你不学习,不提升自己的修养,不强大自己的心志,又这么浅薄虚荣,这不是‘小人’的作为吗?”

  震惊之中,王春来问母亲:“我还能怎么修养?”

  母亲说:“风雨迟早会来,一旦出现了狂风暴雨你拿什么去应对?男孩子要在自强不息中去沉淀和积累,才会成熟,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下篇:孩子是父母生命之舟的守护人

  在父母的激励下,王春来打算在工作中做点事情出来。可自己只是中学毕业后上了两年电大的人,单位里研究生好几个,本科生一大堆,自己想创一个监狱管理系统,可能吗?

  母亲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在哪儿呢?寸有所长,低处有道。

  王春来心里一亮,不再自卑。他抽空就去图书馆,读各种管理书籍,结果成了图书馆读书协会的会长。他的理论专著《监狱中队管理学》一书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他成了监狱理论管理专家,司法部点名让他去北京工作。但考虑到家庭的特殊性,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那时候,他的父母病重双双瘫痪在床,需要他这个男子汉的照顾。

  在照顾瘫痪父母的12年里,王春来成了“发明家”。他为父母设计可调角度的靠背,因为以同一个角度躺时间长了难受;他设计了坐椅式的方便器,坐垫还有好几种式样;他发明了制氧机,供老人吸氧。老人床上伸手可及的地方,他设置了一条横向的管子,一是方便抓取借力,二是在管子上挂好水瓶、痒痒挠等需用之物,老人可以随手取用。老人的床边有一个电子按铃,如果他在厨房里干活,父母有事可以摁铃叫他。万一铃也摁不动了,横管上还固定着一只麦克风,可以随时喊他。他外出时,家里的摄像头可以让他看到父母是否有异常情况……

  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他抽空学习医学知识,了解与父母相关的病情,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医疗和护理知识了然于心。

  父母整天躺在病床上,是有多孤寂。王春来买来画贴在墙上,买来假花插在床头。可假花父母看一天就不想看了,他又开动脑筋,下班回家路上,买几朵鲜花,甚至摘一把路边的狗尾巴草,新新鲜鲜地拿回家,插在水瓶里,让父母躺在床上,也能看到外头的春风秋雨,季节变化。他还为父母连上视频,白天抽空朝他们做个鬼脸、说几句话,让老人不要整天昏昏欲睡。白天睡得少了,老人晚上就睡得好,他乐观地说:“顺便我也睡得好啦!”

  只要天气和母亲的身体状况允许,王春来就用轮椅推着她去外头转转,尤其是一起去菜场买菜。母亲会高兴地跟熟人打招呼,跟菜贩讨价还价。回来对儿子说:“你看,妈还有用吧,买的菜比你买的便宜!”

  在照顾瘫痪父母的12年里,王春来成了作家。他说自己文化程度并不算高,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不仅写出了理论专著《监狱中队管理学》,还写下了《黑手伸出高墙》《明天谁去坐牢》和《河南犹太人》等多部小说。王春来说,后来看到那些年自己写下的1000多万字的书稿,自己都有些吃惊。这些书稿,是他对父母尽的最大的孝道,又何尝不是父母以另一种方式交给他的财富!

  王春来从8岁开始写日记,坚持了几十年没有放弃。日记承载着这个家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他的生命历程。而生命,不就是一个过程吗?他的日记,文句隽永,情真意切,可以说,哪一篇拿出来都是美文,现在有许多音频节目选录了他的大量“孝子日记”,听来既是感动,也是思考。

  在照顾瘫痪父母的12年里,王春来成了时间管理专家。人到中年,一边要照顾父母,一边要认真工作,还要大量写作,时间从哪里来?母亲教他的话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自己去克服。他说,人生其实只有两件事,一是树立目标,二同合理安排时间。网上流传着当年王春来的时间表,的确就是他的日常写照,从早晨五点钟起床为父母量血压、诊心率开始,直到晚上九点再为父母测一次血压,然后坐在他们身边拉开桌子看书写作直到凌晨。他的一天,无比充实,当然也无比辛劳。为此,他又发明了“保神法”:晚上躺在父母中间,中途闭着眼睛熟练地为父亲换尿布、帮母亲翻身。他说,只要晚上不睁眼睛,第二天工作就会精神饱满。

  经年累月把父母背上背下,王春来的腰吃不消了。有一次背母亲下楼的时候,他头晕眼花,在最后几级台阶处摔了下去。醒过来一摸脑袋,都是血,母亲则倒在一边。他赶紧问母亲有没有摔伤,母亲笑了:“既然老天不收我们母子俩,那我们就好好活着吧!感谢老天爷!”

  人活着,就是活一份情怀。王春来淡定地说,缺失情怀之人,天天有抱怨;充满情怀的人,天天都活得有滋有味有精神。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