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联合村镇银行与浙江省发制品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义乌网5月30日讯(商报记者 吴峰宇)5月30日,义乌联合村镇银行6周岁了。
6年,正是波澜壮阔的“黄金时间”。义乌联合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一支支持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军。6年来,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牢记使命和宗旨,立足“草根”服务“三农”,始终专注小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义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金融活水”。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纵观义乌联合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银行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生动缩影,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生动实践,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样本。值此义乌联合村镇银行成立6周年之际,本报专访了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董事长朱海荣,请他谈谈义乌联合村镇银行6年来的发展之路,以及银行未来发展规划。
1.村镇银行作为一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诞生时间短,社会认知度低,业务手段单一,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发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村镇银行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县域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同样小微客群也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村镇银行自身的实力能力和资源禀赋都要求把小微客户作为主要客群。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在册的小微客户群体占据经营主体的99%以上,且所有的中大型客户均由小微客户发展而来,因此,村镇银行做好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既是天职、本分,也具有大市场、大未来。
村镇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品种还是存贷汇,大中型企业需要的国际业务、理财业务、投行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村镇银行无法满足,而处于创业期小微客户主要需求是存、贷、汇业务,村镇银行应该把在自己经营范围内的传统业务做好。
由于小微客户自身特性,相关信息严重不对称性,且对金融服务具有“短、频、急”的需求,因此,小微金融不仅仅是综合金融服务的简化版,而是要在符合银行风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并满足这一客群的特殊金融需求,这就需要村镇银行在小微金融的业务营销、风控把关、流程机制、考核激励等全方位的配套和改进。只有牢固树立简单方便快捷的服务理念,才能持续创新、不断改进,服务好小微客户。
我认为,只要树立好新机构的新理念,营造好新机构的新文化,发挥好新机构的新作用,展示好新机构的新风貌,体现好新机构的新价值,就将会使村镇银行探索出一条新道路,进而成为农村金融的新力军,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样本。
2.6年来,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在保持稳健经营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发展,在面临外部形势风云突变的情况下,银行是如何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的?
县域经济在小微客户金融服务方面还有不少的空白,金融服务的满足率、满意率提升还有不少空间,不屑为、不敢为、不愿为在小微金融领域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两创三化”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即“创建全国最好村镇银行,创建受人尊敬的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村镇银行作为小法人机构的优势,通过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等,发挥好新机构的新作用,赢得良好的市场认可。
在经营上,我们认为村镇银行应当兼顾经济性和社会性,追求员工、客户、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不做最赚钱的银行,争做受人尊敬的银行。在人事上,我们认为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行、认同我行的文化理念、愿意并能够做出优秀业绩的员工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倡导量才录用、岗能相适、德才兼备、以德优先。在业务上,我们认为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是银行最大的成本,强调“宁要真实的差、不要虚假的好”,做到明确而严格的风险责任追究及正向激励。在管理上,我们反对任人唯亲、哥们义气、团团伙伙等传统管理陋习,倡导并践行“家园文化”,讲求简单、健康、文明的现代人际关系。
3.作为义乌金融行业“支农支小”的新力军,我行在服务小微企业,特别是支持“新义乌人”群体发展方面有哪些有益经验?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
“新义乌人”是义乌小微客户中的一大特殊群体,他们在义乌经商创业多年,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不少贡献,但由于没有当地户籍或没有抵押物,没有固定厂房设备等原因被许多银行机构拒之门外,我行成立后,通过引进微贷技术,提高风险评判水平,大胆主动把这一群体纳入服务范围,通过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动产抵押贷款等方式,积极支持“新义乌人”创业创新,让他们感受到新机构的新温暖。
在我行服务的个人客户群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为外地客户。2013年,启动“情系义乌·赢在商城”主题活动,这项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一直坚持至今:同年,我行与四川商会等签订9亿元授信协议,并落实到位;2014年,联合义乌商报开展小微企业典型报道,引起金融同业对“新义乌人”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与义乌网络论坛合作,共同举办义乌首届创业大赛,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2016年,与义乌电视台合作,以“新义乌人”创业创新故事为主线,推出系列报道;2017年,成立“合众融益”基金,推出“善心贷”产品,重点为义乌公益组织及爱心人士提供信贷支持;2018年,以五周年行庆为契机,通过《义乌商报》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优质小微客户系列故事。
截至4月末,我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64.93亿元,累计支持客户20457户,在我行信贷客户中,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占6.25%(1278户),信用、准信用方式贷款客户占37.12%(7593户),远远高于银行同业水平。在我行个人客户中,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却被义乌金融遗忘的“新义乌人”(非义乌籍)客商占45.75%,让他们感受到义乌新金融的情意和温暖。
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就牢记使命和宗旨,坚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三农”是社会发展的弱势群体,艰辛地奔波在小康的路上。作为一家有责任、有温度的银行,如何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尽量不让每一个人掉队,为促进地方协调发展,共享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正能量,我们做着积极的探索。
我行配备了“支农支小”服务专车,足迹遍布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我行积极向行业管理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累计获批六笔支农再贷款,共计4亿元,以较低的市场利率支持三农客户,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5.今年初,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吹响了义乌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同时,今年2月,市委全会提出了十大改革项目,第六条就是深化金融专项改革,打造贸易金融发展高地。请问,义乌联合村镇银行作为支持义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力军,在“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聚焦实体市场、助力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发展等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先根深而后叶茂,欲流远必浚泉源。对于一家银行而言,地方经济是其生长的根本,实体经济便是发展的源泉。融入地方、深耕本源,积极主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金融消费者,不断提高市场生命力、综合竞争力,确保发展稳健、可持续,这是我行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们始终坚持做免费银行,累计免收客户手续费600多万元;我们首推“以贷还贷”无缝对接,累计减少客户利息支出约2000余万元;六年来累计纳税已超1亿元。
鲶鱼作用的体现。通过新理念的树立,新文化的营造,新作用的发挥、新风貌的展示,我行鲶鱼效应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新义乌人”群体得到更多金融机构的准许,以小微技术为依托的信用贷款在更多金融得到引入和推广,无缝对接还款正在越来越多的机构实施,区域小微金融服务的满足率、满意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汤水效应的体现。一桶开水,加些盐、加些油,再加些青菜和海米,就成了美味的鲜汤,虽然其主体仍然是水,但因为有了新的成分,就会促使其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汤水效应。同样,县域小微金融市场也需要汤水效应。村镇银行要成为汤水,使小微客户享受到金融服务鲜度提升,美味提升。在我行的积极推动下,区域银行对小微金融的认识有了提升,小微金融可以作为、可以有为的认识在深入;要我做变我要做的主动性正在增强。
6.今年是义乌联合村镇银行成立6周年,银行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特别是受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等的冲击,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义乌联合村镇银行该如何转型?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您有何展望?
近年来,金融脱媒日益明显,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存、贷、汇受到了余额宝、支付宝、微信、微粒贷等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巨大冲击,存款组织的难度加大了。许多人对村镇银行的公信力也存有顾虑。
我们成立后这段时期,恰逢经济增速下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凸显期,信贷投向和资产质量把握难度不断加大。
尽管国家政府出台了许许多多的引导、鼓励政策,尽管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都聚焦“小微”和“三农”,但相对于“高大上”优质企业的受热捧,“低小散”的小微客户总是容易被银行冷落、遗弃,他们的金融服务可得性、满足率、满意率都始终徘徊在低位。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我行将继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继续下沉服务重心,向乡镇延伸服务触角,继续深入推进村居(社区)化营销,扎根农村金融市场。
义乌联合村镇银行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坚定不移沿着“支农支小”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机构“人缘、地缘、亲缘”的优势,延伸服务网点,满足更多的小微、转型升级企业客户新的金融需求,并积极开展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努力把义乌联合村镇银行打造成一家有温度、有特色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为义乌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