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李学娇 正文

【十八力】义乌82岁退休教师去世 建党节当天捐赠遗体完成最后心愿

发布时间: 2019-07-02 17:41:32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李学娇 龚倩 车志蒙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开栏语: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让人变得自信、乐观、向上,一个社会的正能量可以形成免疫气场,让道德保持健康。当代社会,各种压力和道德欺骗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产生了悲观情绪,需要正能量的鼓舞。

  2017年1月份开始,中国义乌网联合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网信办、义乌市文明办等部门,推出正能量栏目《十八力》,用最朴实的言语,记录义乌本地的感人故事,形成义乌正能量磁场。

  中国义乌网7月2日讯(记者 李学娇 龚倩 车志蒙 编辑 童晓)“必须办好这件事,因为这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7月1日下午,在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里,陈德福的儿女们强忍着内心的巨大悲痛,与浙江省器官捐献协调员办理好父亲的遗体捐献手续。

  据悉,这是义乌第8例遗体捐赠,也是今年第8位实现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在义教书20余载

  建党节当天他走了

  老人生前照片(家属供图)

  此次捐献遗体的主人公陈德福是一位在义乌教了20余年书的退休老教师。陈老师1938年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嘉兴师范学院。1958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师岗位。1983年调入义乌第二中学任教后,1998年退休。30余年来一直工作生活在义乌。

  然而,在2014年底的一天晩上,时年78岁的陈老师参加完社区创建会议,回家上楼时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出血,虽然及时送医治疗,可是身体却每况愈下,从那以后,就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中。由于疾病、年龄等多种原因,老人的生命之光越来越暗淡。今年6月25日下午,他因为重症感染,出现缺氧昏迷,被紧急送往天祥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ICU)。

  治疗期间,陈老师病情被诊断为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血症、热毒性休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且病情不断加重。尽管医院组织了多学科治疗团队进行抢救和专家会诊,但陈老师的病情仍无法控制。最终,陈老师于7月1日11时37分走了。

  望着病床上安详的老人,陈老师的家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在场的医生护士们也难以平复心情,自发对逝者进行最后的沉痛默哀。得知陈老捐献遗体的心愿后,医院对陈老的遗愿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大力支持尽力协调遗体捐献事宜。随后,在医院医生给出遗体评估后,陈老师的儿女们强忍着泪水在《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上登记、按手印,捐出了父亲的眼组织、脑组织与遗体。当天18时30许,陈老师的家人们在天祥医院医护人员的陪同下,目送老人上了遗体捐赠运输车。

  老教师亦是老党员

  遗体捐赠是他最后的心愿

  “教育是父亲一直以来热衷并热爱的事业,从教40余年,在义任教也有20余年,对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作为一名教师,一定不能误人子弟’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女儿陈女士说起这些往事一脸骄傲,“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一年,父亲把自己仅有的1万元积蓄捐给灾区,希望尽一些绵薄之力。退休后,父亲也不忘热心公益,早前小区宣传栏的板报都是他一笔一划画出来的。”

  据陈女士回忆,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切身了解到当前医疗发展水平的局限,许多疾病都还无法治愈,父亲早在2014年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念头,想要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起初我们并没有重视父亲说的话,以为只是随口一说,但之后父亲隔三差五就向我们表示要进行遗体捐赠,用于医疗研究,这既然是父亲最后的心愿,我们肯定尊重他老人家的意愿。”陈女士表示,作为子女,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

  “七一”是个特殊的日子,陈女士说,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也是发自内心感谢党,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党的生日这一天,父亲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进行遗体捐赠,这或许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吧,相信也是对父亲最好的送别。”

  正因为有众多的“他”

  大爱精神一直在延续

  虽然陈老师走了,但是他对医疗事业的贡献,对社会的爱却依然在延续。他双眼里那层透明的角膜将为至少两名患者带来光明;而他的遗体则送往浙大医学院,大脑组织送往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供医学研究和教学使用。

  据悉,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遗体器官捐献者在全社会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义乌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在义乌红十字会登记的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者共有200人,其中实现遗体捐献8例,器官捐献48例,角膜捐献40例。在捐献者这种大爱精神的感召下,已有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捐献这一行列,用爱心和奉献造福社会,让生命和精神得到延续和传承。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