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奶爱翻看革命书籍
中国义乌网7月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走进陈望道故居所在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只见处处都洋溢着红色气息。沿着村庄门口塘往里走,就能看见一栋红色砖瓦楼房,有位老人经常坐在院子里,或看书,或抽烟,或冥想。老人名叫陈明奶,今年已94岁高龄,他1943年入党,先后在第八大队、金萧支队参加抗日武装,他送过无数次情报,也曾身中数弹命悬一线,但他从未向困境屈服,真正践行了一名军人应有的勇气和担当。
入党又入伍,忘不了的部队情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分水塘村,在村文化礼堂的红色历史墙上看到了陈明奶老人的照片,作为分水塘一带最早的抗日战士,陈明奶的故事早已成为村里口口相传的佳话。
“一开始我是一名通讯员,我家就是一个情报站。”陈明奶老人告诉记者。陈明奶1926年出生于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从小失去父亲,性格好强。17岁时,受亲戚的影响,陈明奶家被发展成了情报站,是当时中共各组织之间联系的重要枢纽,为浙中地区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陈明奶也成为一名通讯员,当时,他经常前往浦江、上溪等地送情报。第二年,陈明奶经情报站的党员介绍入党,同年入伍。
此后,由于战争需要,陈明奶所在的第八大队不得不撤离义乌,一路北上,经诸暨、上虞、杭州湾,部队一路翻山越岭,历经周折;又经上海、江苏,跋山涉水,千里徒步,最终到达陈毅将军所驻扎的临沂。“途经金华的时候,我所在的军队每个人都分到一个饭袋,这些饭袋里常常装满了沿途老百姓自愿送来的蜜枣,当时觉得心里非常甜。”陈明奶回忆道。
到达解放军区后,陈明奶所在的军队被编为第三路八团三营第九连,自此长期驻扎在山东。
身中数弹被俘,死里逃生千里还
“当时尽管日军已投降,但第二次国共合作却濒临破灭。”陈明奶回忆道,解放战争期间,陈明奶所在的军队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对抗。1945年的一天,双方再次进行了正面对抗。
当时,陈明奶老人所在的军队直面国民党六师,战斗打得非常艰难,不断有战友牺牲,最后只有陈明奶和另一名战友生还。1945年,被关在国民党集中营的陈明奶与战友心中满是愤懑与屈辱,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不久后,两个人拼上性命逃了出来,当时陈明奶身上还带着伤。“在那场战争中我受了好几次伤,头皮被子弹划过,没有了头发,脸也很肿,大腿根部也中了数弹,走路不便,看起来邋遢极了。”陈明奶说。
为了尽快回家,陈明奶与战友一起沿着铁路往南走,没有粮食也没有行囊,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但凭着一腔回归故里的决心,他们终于爬上了回家的火车。当火车到达义乌后,陈明奶在老乡的指引下,终于徒步走回了家。
回归故里休养,重拾信念再上场
“我到家的时候,天还亮着,我远远看见妈妈坐在家门口,我喊了声‘妈妈’,可是她却不认得我了。”说到这里,陈明奶老人突然哽咽了。当时,接到他们全连牺牲的消息时,陈明奶的母亲以为儿子已经牺牲了,又因为受伤严重,陈明奶整个人都变了样,他的母亲见到他时,满脸诧异。
“妈妈,我是明奶啊,是我啊!”陈明奶的母亲随后抱住了陈明奶,母子俩失声痛哭。没有什么事比知道儿子还活着更让母亲开心了,那一年,陈明奶刚满21岁。
此后,陈明奶在家里休养了两年,还在老家结了婚,1948年,他再次回归部队,参加了解放军,并参加了渡江战役,直到1954年2月退伍。退伍后,陈明奶回家担任了何里乡支部书记,何里乡撤并到夏桥乡后,他又担任夏桥乡副书记。上世纪60年代,他还曾在苏溪的萤石矿工作过。
如今,作为村里的老党员,陈明奶经常拄着拐杖到陈望道故居和村文化礼堂转转,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认真好强的劲儿、乐观向上的心态依旧没变。平日里,他经常关注村里的发展情况,村两委也常会针对村里各项工作征求老人的建议。前几年,陈明奶还报名担任了村里的“党建导师”,专门负责为前来参观陈望道故居的党员讲党课。“现在我公公年事已高,家人不放心,所以就让他在家里休息,不过他依然会为前来看望他的人讲自己的故事。”陈明奶的儿媳妇陈华仙说,为了不让公公太辛苦,她也会代替公公将这些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把党的光辉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
冲锋陷阵,披荆斩棘,九死一生,在陈明奶老人76年的党员生涯中,他三次负伤依然坚守战场,身上留下了无数伤痕,老人的七块勋章记录了他永远无法磨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