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德龙水龙全貌。
潜德龙水龙铜标上的文字。
义乌民间的水龙,又叫太平龙、水铳、汲桶等等,是义乌以前最常见的救火器具。据有关资料记载,义乌现存最早的水龙,目前已知是清道光25年(1845),现存于赤岸镇乔亭村端本祠内。到1949年,全县还有水龙510台。至上世纪70年代,新式机械消防水泵逐渐取代旧式水龙,故水龙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不久前,城西街道益公山藏友吴韩杰,称他们村文化礼堂至今尚保留有一台消防用的老水龙。
这台老水龙上镶有一片铜制标记,该铜标上面雕刻有如下文字:潜德龙稠西十四都一公山庄吴旋吉会義邑西街童義興造宣统二年冬月吉旦。
“稠西十四都一公山庄”即今义乌城西街道益公山村,该村人主要姓吴。
那么“潜德龙”是何意?据义乌中学陈俊生老师分析,潜德之龙,有潜龙勿用之意,备而不用,寓意很好。
“義邑西街童義興”又是何店何人呢?经笔者咨询童永富数位义乌童氏老人,北苑街道复兴社区童宅现年80多岁的童淀元老人,终于回忆出童义兴商号:童义兴全名“童義興铜店”,店址在义乌稠城镇老西门街,店主是义乌童氏童双鹤的四爷爷,奶名叫红牛,其后代有童朝春、童兆东等。据童淀元老人回忆:1942年日军进入义乌前,该店生意红火,日军来后,商店被抢,以后就没有开过了。童淀元一支与他们是同一房,他爷爷、父亲到稠城城里办事,常到童义兴铜店歇脚,故老一辈常有讲到。
经查义乌《稠西童氏宗谱》,“红牛”谱名叫童永松,他在五兄弟中排第四,名延龄,字寿岳,乳名红牛,生于光绪丁丑年(公元1877年)。这一年是牛年,也许是他乳名红牛的来历。其卒年不详,生有昌滋、昌河、朝春、兆东等四子五女。据家谱记载推算,童永松宣统二年(1910)制造益公山潜德龙时,年龄为33岁。其子童朝春1937年生,2009年他72岁时曾拜托笔者在童氏宗亲网发文:《义乌古稀老人童朝春寻上海儿子薛正庆、侄儿童国旦、童祝旦》,日前笔者再联系他时,其手机号已经在半年前由电信公司转为他人了。
至于“吴旋吉会”应该是城西益公山村吴姓先人出资成立的水龙消防会。
这条清代宣统二年(1910)制造的“潜德龙”,至今已经109岁了。百年来曾经出生入死,参加了无数次的灭火救灾。1990年还最后一次参加了村里的灭火,以后“退休”,成为村文化礼堂的陈列品,被村民收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