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呕心沥血驱瘟神 顾柏明: 默默奉献 为基本消灭义乌麻风病

发布时间: 2019-08-19 08:08:5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 何欣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顾医师年轻时的工作照。(资料图)

  中国义乌网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何欣)8月16日晚,在庆祝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晚会上,市委书记林毅向“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奖”获奖者深深地鞠了一躬。在这些获奖者中,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58年从事皮肤病防治工作,为义乌市基本消灭麻风病作出巨大贡献的退休医师顾柏明。

  炎炎夏日,在荷园小区见到84岁的顾柏明,他礼貌地递过一瓶水。他的手在我面前一晃而过,手上皮肤因苍老而褶皱。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这是在1965年,颤抖但坚定地握住麻风病人那畸残的爪形手的手;这是在1991年,骄傲地指在义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折线统计图上的手;这是2002年,在病历上写下自己电话号码的回春妙手……

  如烟往事并未消散,它沉淀在顾柏明厚厚的镜片和稀疏白发里,它随风飘散被传扬被铭记在老百姓的心坎里。令人敬畏的是,如今老人仍积极发挥余热,为义乌卫生事业做调研、撰写论文,省吃俭用继续奉献社会。

  全省奔波16年 驻足最需要他的义乌

  顾柏明出生于1936年11月,1957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当时名为浙江武康疗养院),主要从事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那原本是一个坐落在莫干山脚下的和尚庙,由于条件所限,研究所里没有电灯,顾柏明就白天照顾病人,晚上点起油灯挑灯夜读。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对麻风病缺乏科学认识的群众占大多数:旅馆一看“麻风病医院”的工作证,就拒绝安排住宿;麻风病医生在食堂吃过的碗,一转身就被砸碎;一听说是麻风病医生上门检查,有的村民就破口大骂,有的还举起棍棒驱赶……

  1972年,义乌麻风病防治站向顾柏明伸出了求援的手。那时,顾柏明已在浙江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工作了16年,有了妻儿,过上了幸福稳定的家庭生活。但得知义乌麻风病站只有4名工作人员,除负责麻风村70多位病人的日常医疗外,还承担着全县44个公社麻风普查任务,顾柏明咬了咬牙,毅然决定携家眷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义乌。

  义乌麻风病防治站由一所破祠堂改造而成。顾柏明来了以后,站里安排不出宿舍,他便在办公室里搭了个铺,就算安家落户了。为了扩大战斗队伍,充分发挥广大乡、村卫生员的骨干作用,他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了对乡、村卫生人员的业余培训工作。一个大雪天,顾柏明赶着去为新凉亭赤脚医生培训班讲课,徒步冒雪赶路,最后像个雪人似的跌跌撞撞走进教室,把大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忙不迭地为他拍去满身的雪……

  积极上山下村 让义乌基本消灭麻风病

  当时的医务人员中,对麻风病畏而避之的大有人在。一位同行调麻防站任化验员后,整整一个月都躲在房间里不敢和病人见面,就连其他同事递给他东西,也要用报纸垫着接。顾柏明却始终像寒冬里的一把火,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病人。1976年春,一位瘤型麻风病人患肝癌,生命危在旦夕,他的亲人害怕被传染,拒绝前来照顾。顾柏明日夜守护在病人身旁,与其他同事一起尽一切可能抢救他的生命。病人去世后,他又为之清洗遗体,大家都感动地说:“顾医生对病人真比亲人还亲呐!”

  1991年10月,浙江省卫生厅派专家组到义乌考核后宣布:各项指标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当时的省专家组都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据统计,顾柏明从1972年到1997年退休期间,深入基层、上山下村,与同事一道共开展不同形式的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39次,培训县防疫医生、乡村医生达9000多人次,组织防疫人员对麻风病人实施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联化覆盖率达到了100%。

  在诊疗工作中,顾柏明善于积累经验,先后发表《88例住院畸残麻风患者精神卫生心理分析》等论文30多篇。其中《义乌市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研究与应用》获义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1年,他被国家卫生部评为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1983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因麻防工作成绩显著,被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评为1981- 1987年先进工作者。1989年曾代表卫生部出访泰国,考察麻风病防治管理工作。1991年获全国麻防工作最高荣誉———马海德基金奖。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坚持发挥余热 记录病人电话6大本

  1997年,61岁的顾柏明从当时的义乌市江滨医院退休(现市妇幼保健院),老人却找到医院领导,说自己身体还好,愿意继续为皮肤病患者解除病痛。就这样,顾柏明被安排一周两个半天继续坐诊。

  每逢坐诊日子,顾柏明早晨六点半就到医院,一切准备得当,就开始接待病号。一辈子救死扶伤,老人养成了“视病人为亲人”的习惯,询问病情就像老人关爱孩子,查看病情就像亲人嘘寒问暖,开出处方就像润物细雨一般。遇到病情重一些的患者,他就请人在“挂号小票”后面留下联系电话,同时也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患者的病历卡上。

  每天中午看完最后一位患者,顾柏明也顾不上吃饭,先开始整理“挂号小票”后面的电话号码,他要把这些号码抄在联系本上。下班回家,他仍惦记着患者就诊后的用药、病情等情况,实在放心不下,就拿起手机,将老花镜架上鼻梁,开始给患者发询问病情进展或注意事项的短信。近20年来,他已经整理和记录了厚厚的六大本患者联系号码。在他家中,记者看到几乎每一个电话号码后面都有顾老先生的“备注”:痊愈、稳定、控制、复诊等。

  直到2015年,年逾八旬的顾老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他工作了58年的医疗岗位。他在关心每位患者的同时,也一直关心义乌卫生事业的发展,2014年,他还参加了首届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任理事。近几年,他书写了针对卫生方面的三篇调研论文,被收入老科协2018《调研论文选编》。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