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罗德慧 正文

网友各执己见 传承义乌话到底有没有必要?

发布时间: 2019-08-23 18:50:1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罗德慧 编辑 童荟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8月23日讯(记者 罗德慧 编辑 童荟颖)近日,中国义乌网刊发了报道《沪语早教引热议你家孩子会说义乌话吗?你赞成孩子学义乌话吗?》。报道发出后,不少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从中国义乌公众号发起的投票来看,86%的网友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义乌话,4%的网友担心产生交叉反应,导致义乌话和普通话都学不好,有9%的网友认为普及方言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

  义乌方言值得传承吗?

  “传承义乌话是很有必要的。”义乌市志办编辑部赵晓青从事义乌方言研究多年,参与编撰了《义乌方言》一书。她表示,义乌话凝聚了丰厚的优秀人文精神,记录了特定时空的风土人情。“在义乌民间所说的很多谚语、俗语都是依托义乌方言土语的,如果改用普通话说出来,韵味就完全不一样了。”赵晓青说。

《义乌方言》

  不仅如此,义乌话保存了大量的方言字和古汉字,构词造句上十分精巧,且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语言风格诙谐幽默。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民谣让义乌人倍感亲切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义乌人将嫌贫爱富、势力待人的女人成为“崔氏”(西汉时朱买臣之妻);将耍两面派、没有诚信的人称为“伯嚭”(春秋时人物);义乌人把早餐叫做“五更饭”,这里透露的信息也很丰富,旧社会在普遍采用钟表计时之前,夜间以打更报时,从入夜到凌晨共分五更,第五更就是天亮那段时间,所以义乌话称早晨为“五更”,也叫“早五更”或“清早五更”,早餐也就叫“五更饭”……

《义乌方言》

  关于义乌方言的背后文化积淀,记者本人也深有体会,记者母语为江淮官话,初听义乌话时觉得晦涩难懂,后来经过本地人“翻译”,“科普”背后深意,对义乌先民智慧的钦佩油然而生。

  “现在很多学校有‘母语进校园’的活动,鼓励学生说母语、讲方言,这对义乌话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赵晓青说,从语音方面看,义乌话里有些发音是比较难的,但家长不必担心幼童同时接触几种语言会造成混乱的问题,“幼童接收多种语言信号的过程中,会吸收更多的语音语料素材,对发音器官辩音能力的锻炼都是有帮助的。”

  在研究过程中,赵晓青也发现,真正的义乌土话的发音遗存了中古音,是很有规律的,如果能把义乌话发音标准了,对学习普通话有所裨益。

  事实上,为了保护和传承义乌本土语言,把“义乌土话”当作义乌城市文化的一个印记永久保存下来,2012年义乌首次举办了“义乌话”语音档案建档工作,并评选出了朱平、叶英盛、贾来香、徐庆丰等4位最具代表性的“正宗义乌话”代言人。

朱平主持方言栏目

  “嗦啦嗦啦西啦西,讨信夜饭食过未,同年哥讲新闻,上讲天、下讲地……”这段义乌人熟悉的方言说唱,便是今年70岁的主持人朱平的作品。主持方言栏目已经13年,朱平已经是义乌的“名人”。在他看来,如果义乌人不会说义乌话,就像中国人不会拿筷子。

  朱平说,自己在节目中用方言讲新闻,不仅能让报道更加接地气,让观众感觉亲切、易接受,还能让外乡人更好地了解义乌、融入义乌。他笑称,自己栏目的受众涵盖了老中青幼四代,甚至是很多家长哄孩子的“必杀技”,“孩子哭闹时,家长打开我的节目给他看,节目里既有方言说唱也穿插了漫画,孩子觉得有意思,很快就不哭了,而且还能边看边听边学。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传承。”

  “义乌话就是义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如果失传的话就太可惜了。”朱平说。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