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9年>最新报道 正文

【浙江日报】义乌:打造自由化便利化的“大众贸易天堂”

发布时间: 2019-10-15 07:59:07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周宇晗 吴 繁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2019年1月4日,省委、省政府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决定以义乌全域联动金义都市新区等建设试验区,并明确设立试验区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赋予省级权限范围内改革开放最大自主权,吹响了加快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全力推进金义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而9月20日发布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2019年版)》,把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囊括其中,并用“一个核心、四大板块、五大创新、八大突破”进一步明晰了试验区的发展蓝图:以大众贸易便利化改革为核心,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城、保税港区、双江湖科教园区、金义都市新区合作建设四大板块,实施空间区域、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规划布局、资源要素配置、政策等五大创新,在发展进口出口转口、数字贸易、高端制造、开放合作、跨境贸易金融、都市核心区能级提升、区域合作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八大领域实现突破。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奋斗同在,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来都是闪亮登场的主角之一。

  “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努力拼出干出改革开放新奇迹!”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过程中,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推进“三个十”(十大改革、十大标志性项目、十大基础性工作),一个集自由市场、进口市场、数字市场、全球市场、创新市场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枢纽和“产城融合”现代化城市正在成型。

  义乌铁路口岸

  厚积薄发

  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走在前列

  从浙中的一个贫困山区县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靠的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改革与开放。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在义乌人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一股“不怕试、大胆闯”“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韧劲,这也成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在动力。

  “推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考验的是政府部门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义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义乌正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打造“干部干事不受礼、群众办事不求人”城市。推进“办事一次不跑”,实现应网办事项100%网上办和掌上办,部门间79个事项一次不跑;推进“需求一号响应”,建立12345(96150)营商环境总客服电话,今年1~9月共受理营商环境类来电17044件,其中咨询类16974件,回访满意度100%;推进“监管一网通管”,全省以义乌为蓝本建设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推进“政策一次到位”,实现涉企政策集中发布、无感推送、网上兑现;推进“信用一网通享”,打造覆盖52万市场主体和230万个人的信用网;推进“服务一生相伴”,围绕自然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树立104项“一件事”,已实施85项。此外,各线营商环境工作路径进一步理清,义乌发改局牵头制定义乌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方案,建立“18+2+6+X”义乌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落实“指标清单、责任清单、改革清单”三张清单,明确“一个牵头单位+若干个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机制,人大、政协积极开展体验监督,化部门分线作战、各自为战为“兵团式”作战,形成全市“一盘棋”。

  高效的体制机制极大地节省了市场主体办事的人力物力成本,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互联网+监管”工作成效显著,商事登记改革受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正面激励,义乌市委改革办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行业标准,是行业发展与产品好坏的试金石。今年3月起,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城集团)以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的袜类行业为试点,启动了“标准进市场”工作。“标准”以在售产品为载体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公司通过发放亮标指南、指导产品送检及出台奖励等措施鼓励经营户积极主动亮出标准;设立“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区联络处”,为经营户开展产品质量检查提供方便;同时集中技术力量,专门开发了“标准市场”微信小程序,作为经营户“亮标”的平台,方便采购商搜索、比对产品标准,提高采购精准度。经过近半年努力,小程序亮标主体1383户,亮标产品7398个。未来,此项工作还将在市场全行业分批次展开。

  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平台企业在市场资源要素改革与市场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既让懂行的人办专业的事,又让市场主体在相互比对、有序竞争中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与规则,对于促进市场商品经营从低价竞争向“质量、标准、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义乌港

  多管齐下 以“买卖全球”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目前,义乌市场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外向度高达65%,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5万人次,常驻外商有1.3万多人,外商投资合伙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70%。

  为了降低贸易风险、提升外国人服务管理,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商城集团共同推进涉外诚信体系建设,拟通过信息数据归集、信用评价和信用应用三方面工作形成闭环效应,逐步建立具有商贸特色的涉外诚信体系,推动外贸市场稳定发展。

  塞内加尔商人苏拉在义乌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领到了印有他名字和头像等信息的外籍商友卡,凭借这张小小的卡片,他可以在义乌享受基本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我经常说,我是义乌人,今天拿到了这张卡,我感觉自己是真正拿到了‘义乌身份证’!”这样的“身份证”,义乌已发放了超过11万张。相关部门将根据外国人信用情况,拓展更多的使用功能,让外籍商友卡成为外国人在义活动的“一卡通”,让守信外国人方便地享受义乌给予的各种便利服务,真正实现从“喜迎四面八方客”到“宾至如归”的体验升级。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成为试验区提升开放能级,全方位打造“义新欧”“义甬舟”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的指导思想。今年1~9月,“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326列;“一带一路”捷克站货运场、物流园、浙江丝路中心均已投用,“一带一路”非洲站正在加快布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行,发运集装箱连续四年翻番。

  义乌及浙江省陆运产品跨境市场容量巨大,但整个跨境行业中航空禁限寄的产品市场占比约25%。铁路运输邮件的禁运范围相对较窄,成本可比空运节省1/3以上,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一半以上,还具有不受天气限制、准点率高、时限稳定等优势,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义乌依托义新欧开放平台优势,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中欧班列运邮快件测试的城市。义新欧运邮班列实现每周一班的常态化发运,已开通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法国等23个国家业务。随着“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铁路运邮大通道的深入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品牌将进一步打响,而这也将为义乌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中抢占更多先机。

  从管理到服务,从渠道到平台,从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到全供应链覆盖,义乌与外界交流、与国际接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正不断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营商环境,也极大提升了试验区和城市的开放水平。

  强者愈强 以“为我所用”的创新视野迎接未来

  从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到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之所以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贸易格局中把握主动权,既离不开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的开拓积累,也离不开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潮流和最新业态进行的不断创新。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源泉。“科创板块”是试验区四大板块之一,建设双江湖科教园区也是义乌实施教育科技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首期约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新研发、科技孵化等,实现城市与大学间的功能共享,着力打造高包容度、高生长性的第三代“产、学、研、生”共融的“义乌模式”科教园区。

  目前园区内,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已经开工建设,2020年9月正式开学,每年可培养6000名本科生;复旦大学“一院三基地”已完成项目选址;国科大“一带一路”学院已完成招生;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浙江分院第一批6个项目完成立项。与两所知名大学合作的“一带一路”医学院、“一带一路”法学院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国内外优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落地,将为义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为试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今年6月,义乌市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确定首批15个合作项目。双方以“自由贸易规则+数字化+基础设施+主体和贸易+政府服务”为框架体系,在国际贸易规则孵化创新、eWTP服务网络和智慧物流网络建设、金融服务创新、数字经济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为全球中小微企业不断赋能自由贸易,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其中,由商城集团同阿里巴巴合作的“eWTP义乌全球创新中心——卢旺达数字贸易枢纽”项目已于9月签约并投入运营。

  线上线下两个最大市场携手,在义乌打造eWTP全球创新中心,其威力和潜力可想而知。7月20日,“义乌+阿里巴巴”出口新模式实单走通。10月9日,“义新欧”eWTP菜鸟号专列首发。义乌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菜鸟仓1210业务单量首日即破万单,目前累计超300万票,列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一。邮政和快递业务量连续超过上海、深圳跃居全国第二,对全国、全省快递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61%。

  更重要的是,eWTP全球创新中心是eWTP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eWTP未来全球化布局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这将使义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球适用的eWTP标准化规则制定中,这不仅意味着在跨境电商领域获得更强的话语权,还意味着在未来国际贸易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全球化不断贡献义乌样本、中国智慧。

  转型发展 以“产城融合”的城市规划提升能级

  发展靠动能,动能靠项目。回顾义乌“无中生有”的光源科技小镇,可以追溯到第一个项目——华灿光电。2016年初,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投资55亿元的华灿项目签约,当年5月开工,2017年7月投产。之后,瑞丰光电回归义乌,下游企业木林森落户义乌,带来了IDG基金以及爱旭太阳能、东方日升、岩谷科技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也带动了太阳能生产基地的逐渐形成。目前高新区基本完成了LED光电产业链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世界光明之都”已初具雏形。如今,高新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将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列为园区的重点工作,完善人才配套住房、大型综合广场、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在核心区集聚的各类产业人员已超过1万人。

  “一个产业撑起一座城”,仅仅是义乌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个缩影。义乌的城市框架正进一步拉开,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支点,打开“东西南北中”城市格局,撬动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

  “东”,就是城市的东大门,与东阳联动发展,开发10平方公里,按照“1+X+Y”规划拆除了南山坑等6个村,落地学校、集聚住房项目和商业综合体就落在东大门。

  “西”,就是城市的西大门,以城西街道为中心,规划84平方公里,布局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进口转口等区块。同时,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分水塘村的望道红色文化发展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项目。

  “南”,就是建设双江湖水利枢纽工程,并延伸至整个双江湖建设开发,让双江湖水利工程枢纽成为义乌未来的“西湖”,让双江湖新区成为未来义乌创新创业的热土。

  “北”,就是围绕铁路义乌站规划建设40多平方公里高铁新城,以及8.4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加快与浦江联动发展。

  “中”,就是重新开发老城区。目前第一轮有机更新顺利完成,三年内拆除61112户,其中老城区13479户,第二轮有机更新已经启动,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与此同时,义乌的每个镇街都在谋划美丽城镇建设,每一个村都在开展星级美丽乡村创建,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起所有农村。

  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义乌正逐渐形成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中,改革、开放、创新、融合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上演。而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也正在以进取的姿态和日新月异的面貌,继续做好中国开放发展、融入全球市场的生动注脚。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