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2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何欣)“真是方便又快捷!”家住义乌后宅街道新华村的陈女士拿着土地流转养老保险业务的回执发出这样的感慨。过去,陈女士想要办理这项业务可不容易,至少要跑十几个窗口。如今,她只需将资料交给“红色钉跑团”的村代办员,由代办员进行全程代办、代跑即可。
这一切变化背后,是后宅街道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三服务”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有力创举。
在后宅街道方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村民马巧霞正在大厅内整理材料。今年3月,马巧霞成为方塘村的代办员,几个月以来,她和村里的人更熟了,其业务水平熟悉程度也有了不小的进展,这都源于帮村民一次又一次地“跑腿”攒下的经验。
“查询社保缴费情况不需要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你只需要下载‘浙里办’APP,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就直接查询缴费信息,有什么不了解也可以直接来村办公楼找我。”在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马巧霞对着上门要求咨询社保问题的村民介绍道。
刚送走一名村民,电话便又响了起来。马巧霞介绍,来电话的是黄宅村村民方健华,他的老年优待证丢失了需要重新办理,想要代办员上门帮忙办理。挂了电话后,马巧霞就出发了,走时,还不忘叮嘱老人一句:“办好后我通知你来拿,有空我送上门也行。”
仅一个上午,她就受理了两起村民事项。自上岗以来,她已代办近200多件事项。像马巧霞这样的代办员,全街道各村居共有50余名,每一位都由街道培训,逐一考核过关。“这就是街道服务下沉的表现,代办员就像是移动的办事窗口,当群众有办事需求时,代办员可以首先通过‘义网通办’、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口帮助处理,遇到需要到窗口办理的情况,也可以代替群众跑腿。”后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方巧莉如是说。
鉴于代办员可能存在业务盲区,便民服务中心组建了微信工作群和钉钉工作群,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可实时对代办员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代办员顺利在基层开展业务。此外,针对以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六类人为重点的群众,代办员还提供了上门服务,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把业务办好。
截至10月末,后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收到钉钉办件3789件,网办件643件,跑办件(包括上门服务)1258件,办件基本办妥。此外,还进行了矛盾纠纷调解165件,无证明改革宣传159次,便民服务633件,政策宣传9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