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先行创建单位!杭温高铁、金甬铁路、义乌站枢纽开工!
……
岁末年初,义乌好消息接踵而至。回顾过去一年的城乡建设足迹,中心城区大城市框架轮廓初现,城市格局加速打开,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显
“做了几十年的‘新房梦’,因缺钱或没地一再搁浅,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变为现实。”佛堂镇坑口村村民激动的心情延续了很久。帮助他们圆梦的,是坑口村试行的“多规合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政策。
这一年,义乌开建12平方公里东大门、84平方公里西大门、65平方公里双江湖新区、40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和8.4平方公里城市绿肺。国贸大道二期、阳光大道立交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出台共建金义都市区十大举措,打造核心增长级。成功从东阳、浦江引水,高速免费通行圈扩大至浦江……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注重统筹协调,这些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落实,引导资源和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直接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年,义乌完成多规融合100个村,力争到2020年有发展空间的村庄多规合一规划全面落地。
推陈出新,建设高质量城市化的“义乌样本”
如今,漫步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规范有序的市容秩序,整洁卫生的城市道路,文明有礼的市民群众,组成了一幅天蓝、地净、人和的美丽画卷。说起城市有机更新的变化,老城区的居民们喜上眉梢,自豪地感叹:“旧址‘新’家有颜值!”
2019年7月25日,下车门区块征收涉及的2974户全部签订征收协议,标志着我市首轮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计划顺利完成。从零星收购到大区块征收,从阻挠反对到支持拥护,敢为人先的义乌干出了“城市有机更新义乌模式”。
这一年,我市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完成道路提档、精品街改造38条,实现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全覆盖。仓后区块、湖大塘01区块回迁房建成,启动第二轮有机更新三年计划,下车门社区入选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成功创建全省“无违建县(市、区)。
生态宜居,全面打造“中国众创乡村”
义亭镇缸窑村曾经以制陶出名。缸窑村村支书陈跃俊介绍,该村高起点做好古村保护利用发展的“顶层设计”,陆续完成古宅修缮、村庄景观式改造,着力发展果园采摘等农旅项目,先后获得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农业‘标准地’改革是种植业企业的‘及时雨’。”楼国三是义亭农民,从事水稻种植已有22年。2019年10月,他指着绿油油的稻田,美滋滋地告诉记者,“别看这片水稻还没有完全成熟,它们已经全部被旅游公司订走了。”
作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的首批先行创建单位,我市强化顶层设计,高质量打造“中国众创乡村”,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义亭镇的实践,可以说是这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我市全域开展星级村创建,新增创建一星级和美乡村154个、一星样板村51个、三星村27个,新增创建各类省级示范村10个、省级示范乡镇1个。农业“标准地”已沿精品线两侧向全域推开,全市完成农业“标准地”项目232个,面积6.88万亩。建立国企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对机制,推动“8+1”市属国企和9个镇(街道)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已谋划实施消薄结对项目19个,将为村集体增收超1000万元。全市450个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这一年,我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聚焦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再生资源利用中心投用,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总量首次下降;探索工业垃圾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这一年,我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美丽浙江十大特色体验地”、浙江省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等荣誉。
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放眼未来,义乌正以更宽阔的视野,奋笔书写世界“小商品之都”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