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左翠玉)3月2日9时45分,962名贵州籍务工人员乘坐G4333返岗专列启程义乌,汇入义乌复工复产大军行列。“千万里,义乌来接你”,这是毕节开往义乌的第二班返岗复工高铁。专列的背后,是贵州六盘水工作三人组十几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昨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去火车站发车,十点回来整理当天的高铁名单,接电话、回复信息,凌晨一点睡觉。今天早上五点又去高铁站发车,下午还要赶到下一个城市发车。”当天下午3点,记者联系上楼荣文的时候,他正在吃当天的“第一顿”饭。一连十几天,白天对接相关部门、发送人员,晚上整理名单、制定工作计划,他们辗转在六盘水、毕节等各个县市,麻糖、八宝粥、泡面成了他们的“三件宝”。
楼荣文是市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也是我市43个驻外工作组中第十九组组长,负责对接贵州六盘水、毕节等地劳动力资源,同行的还有水务集团下属单位排水公司吕望和水处理公司楼轩。
贵州六盘水工作三人组在没有高铁、飞机直达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时间,在2月21日接到任务后,连夜出发,奔赴贵州六盘水。2月23日凌晨抵达六盘水,经过简单休整后便开始研究招工策略。
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决定主动联系当地人社部门,请求他们协助开展工作,“工作三人组”艰难地前行,几天下来效果并不明显。
几天碰壁后,“工作三人组”转变思路,采取信息化招工手段,建立“贵州六盘水义乌来接你”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进行宣传,提高知晓率。小组成员在做好与当地人社部门洽谈对接的同时,每天要赶路,要登记信息、整理名单、确定人员集中点、安排车辆,还要做客服。一天上百个电话,工作量大,却只能招到少量人,零零散散向义乌发车。通过网络查询,向义乌在贵州的乡贤等了解到情况,发现周边毕节市人口比六盘水多,外出务工人员也比六盘水多,“工作三人组”决定一并开辟六盘水市、毕节市用人市场,尽最大努力帮助老员工返厂复工,把新员工带到义乌去。
“通过微信等渠道,发现去义乌返厂复工的人在找车,而我们在找去义乌的人。”针对这一现状,“工作三人组”积极拓展思路,主动出击,直接上门拜访当地分管副市长、人社局长,并延伸到县委领导、县级人社部门,依靠政府力量发动宣传。在发动当地主流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后,成效显著,招工小组成员的电话每天都被打爆。
为保障贵州毕节员工的返岗复工工作,水务集团信息部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以小程序接龙的形式让毕节老乡自行报名,并登记信息。为了不漏掉一个渴望返岗复工的人员,在登记后再次给报名人员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以确定通知到每个人,确保“一个都不能少”,高质量打好后方信息战。
楼荣文告诉记者,每天只睡3-4个小时、每天奔波500公里以上成了工作三人组这十多天的常态,也正是有了这种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驻外第十九小组与六盘水市、毕节市、六枝特区、黔西县等4个劳务服务中心单位签订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协议,这不仅促进当地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实现就业扶贫、精准扶贫,同时还解决了义乌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是一项互利双赢的举措。
在后方指挥部统筹、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驻外第十九小组共组织高铁专列2列共计1325人,组织直达大巴19辆共计519人,合计输送“返厂复工”18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