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3月初,宁夏小伙马凯坐着“返岗专车”回到了义乌,随行的还有他的两位发小。“我在义乌做了一年多的阿拉伯语翻译,他们是第一次来,先跟着我做一段时间看看。”
从2月底到3月初,义乌从2000多公里外的甘肃、宁夏等地,陆续接回超过1000名阿拉伯语翻译。
这只是义乌“抢”人的片段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月16日起,义乌先后派出44个工作组,通过包飞机、包高铁、包大巴,直接“抢”回13万多人,间接带动超过30万人返岗。
豁得出、顶得上
“抢”出干部作风
复工复产复市,正当其时。2月中上旬,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企业重归正轨。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是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敢为人先的义乌,为了“抢”人用非常之举,与时间赛跑。专人对接、专车接送、专项补助,在帮助企业员工尽快返回的同时加大新员工招引力度,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态度,也是力度。
再好的政策和举措,都要靠人去落实。从2月16日起,各工作组开始踏上征程,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时间紧、任务重,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措施不一,对每个工作组来说,面临的困难除了已知的还有未知的。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后路可退,再多的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
行程紧张、食宿不便怎么办?日夜兼程,累了困了就轮流蜷缩在车辆后排打个盹,饿了就吃泡面、啃饼干;
人生地不熟怎么办?发动一切资源对接,既要敢于主动敲当地县领导的门,又要勇于和各关卡打形形色色的“游击战”;
今后长期用工怎么办?与当地政府签订劳务合作长期协议,在高校举行毕业生招聘对接会;
……
可以说,务工人员是靠工作组一个一个“抢”回来的。他们的担当有为,他们的平凡执着,他们为返工所做的一切,义乌会铭记!
非常时期,每一个人都是生产力。13万返义员工的背后,是企业的订单、城市的繁荣,也是义乌对务工人员的尊重和关怀,更是义乌干部又快又准“抢”的作风体现。
在这期间,工作组不仅把一批批务工人员招回义乌,还在实际工作中宣传了义乌、展示了义乌,赢得对方的由衷点赞,“义乌市委市政府很了不起!义乌人很了不起!”“义乌人就是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
对接牢、服务好
“抢”出城市胸怀
把务工人员“抢”回义乌后,并不意味着“抢”人工作结束了,还要做好后半篇文章——抓实做细对接和服务工作,让他们能安心留在义乌。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义乌实际,我市在制定出台《湖北返义复工人员接送方案》的基础上,及时开通湖北—义乌返岗直通车,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无缝对接的方式,免费帮助企业接回湖北省疫情中低风险地区员工。
3月14日晚7时30分,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32名务工人员搭乘“义乌号”就业专车到达义乌。在高速路口等候多时的医护人员,逐一对车上人员进行健康询问与检查。
“很激动,也很感恩,义乌派专车把我们从湖北接回来。”来自湖北的向文胜凭借湖北健康码和健康证明,第二天下午就申请到公司的湖北籍返厂生产车间工作。据了解,此前通过返岗直通车来义的湖北籍人员基本已和企业对接上。
在做好返岗复工的同时,义乌还积极助推脱贫攻坚。3月8日,507名甘肃员工乘坐返工高铁专列抵达义乌,其中包括100多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
“在这里还适应吗?”“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3月11日,负责甘肃定西招工的驻外工作组和苏溪镇相关负责人,到义乌市博尼服饰有限公司走访,关切询问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情况。据了解,从甘肃省渭源县接来的369名新员工,两天时间内在苏溪镇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前,复工已进入提速期,“抢”人大战不断升级。义乌是一座求才若渴的城市,有着开放包容的城市胸怀,除了“抢”工人,我们还要去五湖四海“抢”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家、技术专家、工匠等各类人才。
人才强市,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