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盈盈)“猪能吃的是可腐烂物,猪不能吃的是不可腐烂物。”在义乌稠江街道崇山村,不但家家户户都能随口背出这段垃圾分类口诀,而且每户家庭都能自觉将垃圾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此外,村里给每幢楼发放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桶,确保设施配套到位;从源头抓起,家家户户都知晓参与;党员做好表率,奖罚并重;分拣员做好二次分拣,让垃圾各归其位……崇山村由此成为稠江街道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典范。
走进崇山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绿色和灰色两只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垃圾桶外侧用有“崇山村”字样的铁架子固定住,上面还分别标有户主和联系党员的名字。可腐烂的果皮菜叶等放到绿色垃圾桶里,不可腐烂的纸片、塑料袋等放到灰色垃圾桶里……每次倒垃圾,村民都会把自家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投进不同的垃圾桶里。村里设有可腐烂垃圾临时存放点,每天定时将可腐烂垃圾送到江湾机器处理站,经生物处理做成有机肥,不可腐烂垃圾由保洁公司统一清运,用于焚烧发电,所有类别垃圾处置均形成良性闭环。
崇山村有本地人口1686人,外来人口800多人。采访当日,记者看到,村内道路干净整洁,看不到任何垃圾的影子,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垃圾分类对于村民是件新鲜事,刚开始是不重视的,村里从宣传、发动到投放、分拣,费了不少功夫,探索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让村民更加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崇山村党委书记王有松介绍,村两委多措并举,将垃圾分类与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进一步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在千家万户,难点也在家家户户,工作推进必须从每家每户做起。为此,我们动员全村人参与,并引导两委干部、党员做好表率。”王有松说,崇山村充分运用“党建+垃圾分类”,由村两委带动党员、党员带动农户的方式,党员根据“就亲”“就近”原则,每人联系6-8户农户,挨家挨户上门发动宣传,手把手传授分类知识。目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实现垃圾分类分得清、收得快、可持续模式。
“以前没有搞垃圾分类时,村里的垃圾东一堆西一堆,清运只要不及时,就导致周边臭气熏天,蚊蝇到处飞。”谈到搞垃圾分类,今年60多岁的村民王大爷自豪地说,“现在搞了垃圾分类,不光村里干净了,做得好的还能上光荣榜,我家今年就评上了。”据悉,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村里每月评出垃圾分类示范户3户,在村显著位置上张榜公布。下一步还将结合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凭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鼓励先进,进一步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使命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