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早上,义乌新业云谷电商园有限公司日化用品生产线上多了十几张新面孔。他们原先都是浙江芬那丝袜业有限公司的员工,现在的身份则是“共享员工”。
就在前一天,两家企业签订了《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协议》及《劳动合同变更协议》。据悉,这是我市由政府主导的又一批企业“共享员工”。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对我市企业用工带来一定影响,加剧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用工不平衡,有的企业订单量大、用工短缺,有的企业出现员工过剩。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市人社局创新思路,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疫情期间企业用工余缺调剂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和行业协会(商会),在企业与借出员工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指导缺工企业与劳动力富余企业之间实行“共享员工”。同时,各人力资源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对用工需求和缺工信息的比对,进行用工余缺的调剂。
“共享员工”在法律上是空白,如何做到既帮助企业解困,又可以解企业后顾之忧?为此,市人社局专门组织专班到外地学习考察,专题研究前期企业自主“借用员工”中存在的风险点,进一步规范流程,拟定相关协议(参考文本),为企业双方约定调剂内容提供参考。
“共享员工”不改变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合作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协议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规避法律风险。
为及时提供余缺调剂的精准对接,人社局专门在义乌人才网上开发了“余缺劳动力调剂申报平台”,设有“我有短缺”“我有富余”“我要培训”三大功能板块,移动端、电脑端均可申报。平台上线后,我市企业有闲置劳动力、用工缺口、员工培训等需求的,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的相关版面进行申报。人社局将根据企业申报信息实现动态匹配,为条件相符的企业牵线搭桥,尽力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有7家企业申报短缺、富余信息,涉及员工1000余人,动态匹配正在进行中。
“洗手液生产线目前用工缺口不断增加,这批‘共享员工’的到来解了燃眉之急。”“生产淡季的时候将员工借往其他企业,等恢复满负荷生产了再把他们接回来,既降低了用工成本又留住了员工。”对“联姻”的两家企业而言,此举无疑是双赢的。而对“共享员工”本人来说,既没了“失业”之忧,还稳定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