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年年有,今年玩法新。有人戏称,今年的“光棍节”变成了“双节棍”。因为,今年的“双11”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11月11日是第二波。尽管有了第一阶段的分流,人们仍然高度关注11月11日当天的销售数据。据统计,11月1日零点至11日零点30分,2020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人民币,答卷不俗。
而在11月10日,全民参与、全民娱乐的武林大巡游如约而至,与“双11”新零售浪潮共舞,再次掀起杭城商业文化狂欢季。强烈的现场感、浓烈的节日氛围,无疑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努力恢复增长的中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折扣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一位母亲和上小学的女儿共同计算“双11”折扣的图片在“朋友圈”广为传播,暗示着广大消费者依然为复杂的折扣方式而烦恼。当然,有折扣是好事。折扣似乎是所有消费狂欢不可或缺的重要砝码。然而,在让利消费者方面,商家和平台还需拿出更多简洁有力的方式和满满的诚意。
更进一步,“双11”十一岁了,走过了最初的艰难、持续的成长、今天的蔚为壮观,理应有更大的抱负,而不应停留于简单的折扣游戏。特别是,身处中国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中,置身中国加快构筑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中,应该有更大志向成为引领中国消费升级的生力军。实际上,从近几年特别是今年的“双11”市场表现看,一些新的精彩崭露头角,值得商家、平台共同付出更多努力,以不负消费者和企业界的期待。
“双11”应该成为消费新体验的“领路人”。身处消费升级当中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消费体验和服务品质,低价未必是所有消费者最看重的元素。如何提升消费体验,商家和平台需要认真研究消费者的诉求。今年的“双11”,刷新了众多“剁手党”对快递之快的认知,“快递比外卖还快”冲上了热搜。京东简化折扣计算方式也受到消费者点赞。这些都是消费体验升级的新成果。当然,如何让退货、投诉更便捷,商家还需要更努力。
“双11”应该成为企业新产品的“练兵场”。身处技术变革时代和蓬勃向上的消费阶段,中国消费者和新生代成员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奶盖水、速食意面、无尺码内衣、自发光化妆镜……今年的“双11”,各类新产品在让我们惊叹商家创造力之强的同时,也颠覆了我们的传统印象。官方预计,将会有超过5亿用户主动进入“双11”新品会场。“双11”理应顺势而为,企业也应乘风破浪,合力让更多新产品站上C位,引领中国经济科技创新浪潮。
“双11”应该成为产业新明星的“助推器”。中国经济是一个大海,不断有新生代企业在此中鱼跃龙门,“后浪”纷至沓来。天猫数据显示,11月1日当天,有1800多个新品牌成交额超越去年“双11”全天,94个新品牌增长超过10倍,357个新品牌成为行业top1。他们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新动能。“双11”应该为那些新明星提供展示十八般武艺的舞台,让闪光灯更多聚焦他们,成为市场优胜劣汰的“助推器”。
时至今日,“双11”的内涵已远非一场打折促销活动所能涵盖。从商家到产品,从供应链到物流配送,各个环节都在“向新而生”,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活力和动力。期待这束互联网之光在更大范围和领域普照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