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骆天成 正文

义乌兵样⑦丨义乌志愿军老战士吴洵头:上甘岭战役中一把抱住敌军 用身体堵住枪口

发布时间: 2020-11-18 16:36:18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骆天成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1月18日讯(记者 骆天成 车志蒙 编辑 童晓)他19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集训中得到师长赏识,成为师长身边的警卫,军令所向,从不言辞。他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并俘虏了一名碉堡内的美军,为前线部队提供了重要情报。他常说,只要祖国需要,他可以奉献一切,他便是义乌志愿军老战士吴洵头(原名吴洵窦)。

  参军受赏识 单骑传军令

  1931年,吴洵头出生于义乌市北苑街道前洪村。1950年,他随村里20多人一起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前,所有战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训,他在集训中表现优秀,得到了师长李冠军(音)的赏识,成为了21军63师188团的一名警卫员,1951年随部队开赴朝鲜。

  “我一去当兵就有这个思想觉悟:只要能多打几个敌人,自己牺牲也没关系。”提起那段往事,吴洵头一直表情严肃,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师长那时候都叫我小吴,对我非常照顾,师长发布的命令我都是第一时间完成,因为表现优秀,我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随着战况胶着,敌军开始投入大量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给前线战士带来了巨大压力,师部通信设备也被炸毁。为了把作战指令及时送到前线作战单位,必须要派战士横跨几十公里前去传达,师部挑选了警卫连中几个战士分头行动,吴洵头也在此列。

  “我不怕牺牲,只要能够为整个战局作出贡献。”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吴洵头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为了把命令及时送达,吴洵头不顾暴露的危险毅然选择骑单车送军令。

  白天的朝鲜,一直以来是美军的“主场”,白天飞机的数量往往是夜晚的数倍。“那时候美国飞机像老鹰一样,飞得非常低,我骑车过马路的时候碰巧就被一架美军敌机盯上了。”回想起那时的艰险情况,吴洵头表现得却极为平静,发现了敌机,他马上把单车推往一旁,让敌机预估错了位置,但导弹在他东边十余米处投下,仍把他淹没进了土里。

  幸好当时搜救的战士及时赶到,把吴洵头送往治疗,指令也成功送达了部队,他也因此荣立了一次三等功,之后的任务中,他又接连获得了两次三等功。“那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但我不怕,我只怕任务没能完成。”谈及此处,吴洵头言语变得有些急促,“一起出发去送作战指令的战士牺牲了不少,其中还有和我一起参军的同村人。”

  夜袭勇擒敌 荣立二等功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战况变得愈加激烈,吴洵头所在的188团接到了夺取一处高地的命令,但敌人的炮火猛烈,把部队封锁在了阵地上。

  “敌人的炮弹很猛,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我们一个班的战友全部隐蔽在山洞里。我们从未见过这么猛的炮击。”那枪林弹雨的战场让吴洵头记忆犹新。面对狂风暴雨般的炮火,战士们没有一丝胆怯,炮弹常常炸塌山石,战士们稍不留神就会被乱石和泥土掩埋,炮袭过后,战友们就四处从乱石堆里找人,不少战友因此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我就多次被埋在地下,好几次泥土都埋到了脖子、下巴。有一次甚至被乱石埋在废墟里长达三个小时,差点性命不保。”那次经历是他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为尽快完成任务,吴洵头和班里的几个战士组成“敢死队”,趁夜摸上了敌军高地上的一处碉堡。“美军受过多次夜袭,做了许多防范,即使在休息时,武器也不离手。”吴洵头回忆,摸上碉堡后,他从正面一把抱住敌军战士并堵住枪口,其他两位战士趁机将敌人制服,至今他仍能清晰地感受到敌军武器在他怀里那冰冷的质感。

  “入朝作战前,我们就学过一些‘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英语,被制服的美军很快就配合投降了。”提起当年的壮举,吴洵头依旧波澜不惊,“我们三人把敌军俘虏回部队,成功从敌军口中探出了情报。”正是那次情报,让部队成功拿下了多处高地,他也因此荣获了一次二等功。

  “我从未想过要立多大的功,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保家卫国,把这些侵略者赶出去。我们不怕牺牲,更怕人民受苦,怕我们的子孙后代受苦。”说到此处,吴洵头声音不由带了一丝颤抖,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尽管此时嗓音已不复当年洪亮,却依然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时那满腔保家卫国的情怀。

  山河无恙 英雄归乡

  1953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结束,吴洵头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4枚军功章,并从一名普通战士提干当了司务长。

  1957年,吴洵头从部队转业回归义乌,起先在兵役局工作,随后调往前洪村,成为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1957至1965年,8年的村书记工作中,吴洵头认真负责、作风务实,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

  1965年,吴洵头从党支部书记主动退下,开始投身其他事业。1965至1968年,他参与机场建设,一天之内曾最多连续拉了几十车重达几吨的石料。1968年至1972年,他又应战友之邀,到地方部队从事炊事员工作,并于1976年选择回村务农。

  退休以后,除了关注新闻时事,吴洵头最常做的便是不时翻看那些老物件。尽管子女曾多次要求他前往他们所在的城市,但老人依然坚持留在故土,并拒绝一切特殊照料。“我的根在这里。当初我们二十多个人一起上战场,如今在的已经不多,我要替他们好好守着这里,好好走走看看,让他们也知道这几十年来义乌的变化。”对于故土,他难以割舍,往昔的战友情,他更难以忘怀。

  抗美援朝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吴洵头胸前的军功章虽已斑驳,但破损的绶带更见一种饱经沧桑的美感。“只要祖国还需要我,我现在仍然可以奉献我的一切。”每当回忆起那段难忘岁月,已是满头银发的吴洵头心情便会格外激动,透着一股“匹夫不可夺志”的刚毅。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