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万怡珍 正文

义乌兵样⑱丨老兵鲍昌元:战场上本就是流血牺牲 从未想过活着回来

发布时间: 2021-01-22 15:49:5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万怡珍 陈云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月22日讯(记者 万怡珍 陈云锋 编辑 童晓)鲍昌元,1929年出生于义乌市义亭镇鲍宅村。1951年初,时年23岁的他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工程兵。1953年3月,回国后的他服从上级分配前往广州,任炊事兵。1955年退役后,回家务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以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义乌市义亭镇就有这么一位跨过鸭绿江的老兵——鲍昌元。

  1951年,政府开展动员会,宣传号召青年入伍参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时年23岁的鲍昌元立即报名。返回家中时才想起,母亲要是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担心,便瞒了下来。直至临走前一天,鲍昌元才对母亲说了此事,母亲听完后抱着他哭了起来,不愿让他去。“我在当兵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每天都在家里为我担心流泪,眼睛也越来越不好,最后失明了。”鲍昌元回想起母亲时,不禁红了眼眶。

  “通过体检后,我们这一批新兵立马出发前往金华,学习枪法技巧,几个月后,就坐上了去往朝鲜的火车。”鲍昌元回忆道,同车的战士们各个都怀揣着保卫祖国的心情,群情激昂。

  跨过鸭绿江后,同行的每个战士都分到了一个袋子、一杆枪、一个子弹袋、四个手榴弹,还有一袋子炒米。白天,鲍昌元和战友们就睡在用雨布铺着的山洞里,入夜后行军前进。“行军时,每个人前后相距15尺左右,如果有飞机飞来,就躲在原地不动。”鲍昌元回忆,常有美军晚上投下照明弹,一投下来,就跟白天一样,伴随而来的就是像雨一样密集的子弹。

  “中途如果要过桥,距离桥5里路就要开始跑步行进,过了桥还需要跑5里。”就这样,鲍昌元连续行军了14天,终于到达了任务地点。到达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挖防空洞,紧接着砍树、搭桥、拾三角钉……鲍昌元每天的工作都十分繁重,却从未叫过苦。“当时我们连的主要任务就是守桥、保卫公路。”鲍昌元介绍。

  在朝鲜,天气很冷,时常是鲍昌元准备休息时,带着毛巾洗完脸后,走上个十步路,毛巾就冻成了块。“在朝鲜战场上的日子是艰苦的,没有房子住,还没有吃的东西,也不敢生火烧热水,真的是又冷又饿。”工作时,每个人头上、身上都插着嫩绿的树枝,以防被美军低飞的飞机发现。

  山洞通往水源的小路较为明显,鲍昌元灵机一动,上山割草,混合泥土铺在路上,并在路两旁栽满了树,用以掩盖小路的痕迹。一次,正值鲍昌元站岗,耳边突然传来美军飞机的声音,照明弹、子弹、炸弹应声而下,鲍昌元紧紧握着枪,闪身便躲进了山洞,直至炮弹声消散,他才警惕地走出山洞,只见临近一片的树都被打得光秃,树上的树叶一片都不剩,甚至有些树干都被烧得乌黑。“那次是真的惊险!”鲍昌元说。

  “去的时候就没有抱着可以平安回来的念头,我当时心里想,去朝鲜是打仗的,肯定很危险,我的尸骨都不一定能带回国。直到我的脚踩在中国的土地上时,才真切地感受到,结束了。”鲍昌元回忆道。1953年鲍昌元回国后,从工兵17团调到了工兵10团,前往广州,做炊事员,为连部的战士们做饭。

  谈起战时的事,93岁的鲍昌元早已经忘却了许多枪林弹雨、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是他从未忘记的是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