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义乌网2月7日讯(记者 骆天成 陈云锋 编辑 童荟颖)方国华,1928出生于义乌城西街道何斯路村。1951年3月入伍,同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63师188团的一名战士。
1951年11月,朝鲜进入冬季,最冷的时候,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志愿军战士们冒着严寒在夜晚急行军。
“那时候,为了及时赶到战场,我们几乎每晚都要急行军,最累的时候,我腿都快抬不起来了。”回想起刚赴朝作战时的经历,方国华仍记忆犹新,由于白天美军战斗机出动频繁,为保障安全,部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白天休息,夜晚行军,每天的行军里程在50公里以上。
1952年3月,方国华所在的21军参加了金城战役,在战斗中,涌现出了王云阁、马天明、曹光景、葛英东等一批战斗英雄和战斗集体。
“打战总会有人牺牲。为了保卫祖国,我们不怕牺牲!”方国华激动地说,金城战役中,那些战斗英雄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即使面对敌军无数的飞机大炮,手持步枪的志愿军战士们也有战而胜之的勇气。
1952年6月,方国华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当天拂晓前要赶到指定行军点。但由于部队当时被敌军几座碉堡所阻,难以行进。为了让大部队能够顺利行军,其在连队组织了几个战斗小组前往爆破,方国华正在其中,也是那场战斗让他荣立了一次二等功。
“我们连队当时已经冲到铁丝网下,但敌人阵地还有好几个火力点,阻挡着大部队前进。”回想起那次炸碉堡经历,方国华的声音有些颤抖,其所在小组的成员全部牺牲,仅剩他一人。
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方国华较为擅长走山路,又凭借个子小且又灵活的优势,使得敌人的炮火大都落空,让他成功爬上了敌军碉堡所在的高地。但由于敌人火力凶猛,在爬上高地的同时,还是有不少弹片从他身边擦过,在他身上留下一些伤口。他忍着剧痛匍匐前进,和后续赶来支援的战斗小组一起把碉堡炸毁。随后,他们又陆续炸毁了剩余的碉堡,使部队及时地完成了行军任务。
1953年,朝鲜停战,方国华随所在部队留在朝鲜,支援当地建设。援朝建设过程中,他因工作积极认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1956年,方国华随部队回国,并于1957年因病转业回到家乡,在义乌一家造纸厂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一线支农号召,回村务农,直至今日。
“趁现在还走的动路,我要多尽自己的一份力,多看看义乌这几年来的变化。”方国华说,尽管已是93岁的高龄,他依旧不甘悠闲度日,除了日常参加一些老年文体活动,他还经常报名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