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流调小分队深夜正在进行涉疫人员排查。
数字防疫专班:大数据管理实现精准管控
“该辖区有日常健康监测人员外出预警,请辖区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实。”12月9日凌晨2时,数字防疫专班将数字防疫“早发现、快处理”应用里的预警信息,实时传递给了该日常健康监测人员的居住地所在街道,并由街道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
疫情防控以来,我市疫情防控数字化改革以“早发现、快处理”为切口,推动实现多层级数据归集、多系统集成应用、多场景触发预警、多部门联动处置、多环节留痕管理,打造了“四控合一”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义乌模式。
据了解,数字防疫“早发现、快处理”应用属于数字政府系统综合应用中的“浙里防疫”。目前,该应用已完成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义人员预警分析研判应用、重点人员全流程闭环管控应用、日常健康监测人员外出预警应用、外出及来返义人员自主申报应用等系统建设,并建立了专题数据库,归集多层级、多系统数据共15.3亿余条。
“‘早预警快管控全闭环’,数字防疫让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在各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数字防疫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应用主要针对重点人员下发数据相对滞后、数据重复等问题,以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义人员预警分析研判应用,来提前排查重点地区来返义人员;同时,针对重点人员管控量大、管控环节多、牵涉部门广的特点,通过重点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应用,重点解决数据下发、追踪核查、落实管控各环节无缝衔接,留痕管理。
在针对日常健康监测人员在管控中失管漏管、动态掌握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应用通过日常健康监测人员外出预警,综合重点场所、重点卡口等各类与人员相关数据,及时发现日常健康监测人员违反规定进入重点场所,触发预警并及时进行处置;对进出义乌人员信息掌握不全等问题,应用者通过疫情防控自主申报模块,分三类人员进行申报,相关数据归集到专题数据库,第一时间实现精准管控。
接下来,数字防疫专班还将进一步优化数字防疫“早发现、快处理”应用,提高“早发现”准确率,形成标准化流程,深入总结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数据管控。
稠江街道:抓实重点人员排摸管控
稠江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通宵达旦排查审核数据。
“请问您住在哪个小区,在哪一幢?您现在的健康码是什么颜色?……好的,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12月9日凌晨5时,稠江街道办事处一楼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仍灯火通明,电话声、鼠标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也记不清打了多少电话、核查了多少数据。
针对连日来全省多地疫情频发的态势,稠江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应对人手不足问题,从各社区及时抽调精干力量,采用“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方式进行梳理核查。“要保证一个不漏,真正守牢居民的‘家门’。”稠江街道疫情防控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早已进入常态化状态,一直以来,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24小时运作,根据全市疫情防控部署,动态调整管理措施,坚决落实落细各项防控工作。
据悉,在重点人员排摸管控上,街道通过人员核查、人员管控、建立“一人(户)一册”,扎牢“三个闭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行动快。一方面,及时对上级交办、网格日报(零报)及群众自主申报的人员进行精准核查,针对中高风险地区人群开展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监测、日常健康监测等不同管控模式,确保相关人员在对应时间节点进行核酸检测。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一人(户)一册”,时刻掌握隔离情况,对红码、黄码、绿码、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分类建立台账,每日报告重点人员管控期,确保不出现“脱管”“漏管”人员。此外,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重点管控楼院、单元公布街道监督电话,利用左邻右舍的“千里眼”“顺风耳”充当“警报器”,有效拓展重点人员管控的深度、广度,确保重点人员动态“了如指掌”。
据统计,自全省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稠江街道共完成核查公安指令、协查函4627人次,排查重点地区来(返)义人员486人次,未出现失控漏管现象,为保证辖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义乌火车站:不放走一例“14+7”人员
工作人员正在筛查行程卡带星(*)人员。
12月9日下午,义乌火车站的出站口一如往常的忙碌,出站人群源源不断地从站台流向出站通道。不同于以往的是,针对行程卡带星(*)人员的人工筛查通道内变得更加忙碌,这里都是到达或途经存在中高风险地区城市的来义或返义人员。
自从浙江省疫情形势变得严峻以来,义乌火车站每天仍有约1.8万余名旅客到站,而在高峰期时,行程卡带星号(*)人员可达到六千余人,这些人员都进入了专门的人工筛查通道,接受来义前的行程问询。进入专门通道的人员分成三类:即需要进行“14+7”隔离的人员、“2+14”健康管理期间人员、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第一类人员将被送至综合服务点;第二类人员持两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可以出站,没有报告则需要现场接受核酸采样;第三类人员进行“义乌防疫”自主申报后出站。
目前,义乌火车站共有9名铁路公安分局工作人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发放公益口罩,确保现场人员100%正确佩戴口罩,3名数据分析人员将现场登记信息录入系统。这12名工作人员一个班次工作24小时,与另外24名工作人员实行三班轮岗。在车站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义乌火车站实行二码联查,做到两个“确保”、一个“尽量”,即确保发现每一个体温异常者,确保发现每一个红黄码或带星号(*)行程卡,尽量不放走任何一例“14+7”人员。
由于客流量较大,义乌火车站常态化防疫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疲劳工作,但义乌铁路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火车站是义乌防疫的关键之一,在义乌铁路与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站区防疫工作必须守牢,为“14+7”做好兜底。接下来,义乌铁路公安分局将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培训,设定岗前岗中岗后防疫工作流程和业务培训,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将站区防疫工作流程、要求烂熟于心。
义乌机场:从严从细落实“四个100%”
工作人员对入境货物实行消杀。
12月9日上午,一架来自日本大阪的货机缓缓降落在义乌机场,工作人员迅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戴好防护装备,对货物及航空器进行全面消杀。
目前,义乌机场对所有进出港旅客,严格落实“四个100%”管控措施:即100%测温、100%查验健康码、100%查验行程卡、100%戴口罩。同时,机场工作人员还积极配合我市人员管控要求,引导旅客进行“义乌防疫”自主申报。此外,候机楼所有区域每日进行两次预防性消毒,针对电梯、柜台、商铺等高频接触表面实行每3小时一次的预防性消毒。
针对当前唯一的货机航班——义乌——大阪国际全货机航班,义乌机场严格落实“人、物、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所有参与航班保障人员落实“两集中”(即相关工作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管理,并执行“14+7+7”工作周期制(即经过14天工作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对入境货物实行两次“六面消杀”后,定期进行消杀效果评估,确保入境货物防疫安全。
截至11月底,义乌机场共查验进出港旅客157万人次,转运旅客2596人次,其中转送服务点1293人次,共保障国际全货机航班678架次,货物4780吨,均落实闭环管理。
进口冷链监管仓: “三道关”实现防疫全覆盖
12月9日下午,位于佛堂镇的义乌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门外,开来一辆浙B牌照的冷链货车。去年12月25日,义乌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启用,市委组织部抽调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公安局、交通局、商务局、属地镇街及相关国有企业7个单位的骨干力量在此驻点办公,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杀。
“每个冷链食品货柜至少要过三道关,获取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消毒证明‘两证’,并完成‘浙冷链溯源码’赋码后,方可出仓上市。”我市进口冷链集中监管仓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道,入仓准备关。“实际货物信息与预报内容一致,放行。”在监管仓门口,工作人员仔细核对进口冷柜清关信息与“浙冷链”监管预报信息后,开门放行,车辆进入监管区。工作人员介绍,进口冷链食品经过海关提货手续离港后,信息直接录入“浙冷链”闭环管理系统,企业主通过网络预约平台申请检测后,系统会统筹安排相关监管仓对货物进行消杀检测。
第二道,消杀检测关。“请停车!”开行百余米后,车辆进入作业区。专业工作人员对货物进行取样检测,取样完成后,数名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对车辆里里外外“全身”消杀。“监管仓内设置有两个冷库,并在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加入冷库温湿度感知设备,确保在高强度运作下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得冷链食品始终在-18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采样及储存。”工作人员说,既要保证防疫安全,也要确保食品安全。
第三道,提货申请关。“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可以放行。”当天20时35分,企业主得到检测结果后通过网络平台申请提货,这辆冷辆车获得了“两证一码”,驶出监管仓。在我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下,义乌监管仓作业实现了进仓出仓一站服务,做到了出仓即可流通、流通既是安全。
寒冬腊月,来自7个单位的16名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在这条防线上,物品全消杀、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商品全赋码,决不让冷链“掉链子”。
市纪委市监委:严把疫情防控“监督关”
“你好,请问你有没有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核查来电?”“你们街道中通快递没有执行测温、亮码防疫要求,请迅速整改!”……12月8日,全市14个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组分别赶赴各镇街开展监督检查。
当前,我省多地发生点状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纪委市监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对照最新防疫要求,下沉一线,紧盯重点场所、重要环节,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压紧压实防疫责任,织密疫情防控监督网。
14个督导检查组紧盯镇街指挥体系、社会面防控、重点人员排查管控等十方面重点工作情况,通过实地明查暗访、查阅文件台账等形式开展精准监督和滚动式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督促职能单位立行立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情况,做到“一日一督一通报”,形成监督闭环。各镇街纪(工)委从严从实从细强化疫情防控监督,围绕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尽责、担进行全面掌握;重点人员、风险人群管理情况,以及重点行业和重点公共场所管理情况及药店和医疗机构哨点监测管理等开展全面排摸。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围绕单位的工作职能,开展“嵌入式”监督,发挥派驻监督优势,压紧压实单位防控责任。各国企纪委围绕集团业务职能,做好交通枢纽、保税物流中心等外防输入的重点场所的检查,要求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司机、旅客及货物的防疫管控措施。
据统计,本轮疫情以来,各督导组共检查点位232个,发现问题82个,现场督促整改82个,提出意见建议13条。
“疫情防控既是大战,也是大考。”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战时”防疫模式,全面落实“四方责任”,在“八个真正到位”上狠下功夫,用强有力的纪律筑牢我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
市疾控中心: 与疫情“赛跑”的“侦察兵”
12月7日下午5时,义乌市疾控中心流调小分队接到指令,一名从杭州萧山回义的市民成为密切接触者,必须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很快,由50人组成的15支流调小分队成了疫情防控一线的“侦察兵”,第一时间赶赴密切接触者曾去过的超市、小卖部、医院等地开展工作。
“您好,我们是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现在需要向您了解最近的行程,请您配合。请问您最近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在什么地方活动……注意个人防护,谢谢配合!”流调小分队的队员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样的“开场白”。调查得有多细?每一次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调人员要从调查对象的来源地、乘坐的交通工具、住宿的酒店,一路追踪到他们每一个停留的地方,事无巨细,每一个过程都不能疏忽;来义之后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包括亲戚朋友,甚至包括接待者、服务员、电梯共乘者,何时见的?距离多远?有没有防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遗漏。
这边调查工作开展不到两个小时,市疾控中心又接到了新的协查令。经验丰富的流调人员立马分出一支流调小分队赶往新的地点开展工作。直到半夜12点,流调人员仍在一线认真仔细地进行涉疫人员排查。记者发现,虽然在室外,气温仅有5℃,但流调人员都没有穿厚厚的外套。“如果穿了外套就很难穿上防护服,所以即使室外寒冷,我们也不穿厚外套。”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朱列波说,直至次日凌晨2点,大家完成了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触者的转运和摸排工作。
据悉,近段时间以来,市疾控中心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外地发来的密接和次密接的管控协查函。“抗击疫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早发现、早隔离,争分夺秒切断传染源。”朱列波说,疫情发生后,流行病学调查是整个疫情处置的关键环节,越早越准确地发现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及时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普通人群,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社区层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