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举办女儿节。
“红梅指数”兑换超市。
中国义乌网12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云飞)12月15日早上,党员志愿者们徒步来到独居老人朱某家中。“这次走访中,大家都很热心,有人提供衣架,有人提供棉被,只希望在这寒冬中,给老人带来一点温暖。”一名党员志愿者说。
确保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义亭镇陇头朱村积极开展“暖冬行动”,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布“红梅志愿服务队”招募令,组建村内志愿者,让村内的困难人士和老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村庄治理,“指数”来帮忙
志愿服务,是陇头朱村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该村依托党建引领、制度建设、数字化、大数据整合的社会背景不断谋划优化方案,最终形成了以“红梅指数”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
“怎么治村?怎么样治好村?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思考了很久。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开创性地制定了‘红梅指数’,作为治村的标准。”陇头朱村党委书记朱根喜介绍。
据了解,“红梅指数”以党建引领,把村规民约具体化、数字化、标准化、制度化,最终形成了以“红梅指数”为核心的治理体系,村里还推出了“红梅指数”建设实施办法。
“红梅指数”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党员十二分制、村民百分制。一户党员联系若干户群众,联系户的“红梅指数”被扣分,党员的“红梅指数”也会受到影响。陇头朱村的“红梅指数”设三梅、四梅、五梅三档,90分以上为五梅,80-89分为四梅,80分以下为三梅。
根据指数考核的需要,还设立了检查组、审核组、监督组、运用组等“红梅指数”各专项工作组。从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大整治、垃圾分类,到邻里和睦等村里事务,涵盖了方方面面。
“红梅指数”从实施方案、检查、监督、评分,都有一套规章制度。比如指数统计汇总。“红梅指数”每月统计一次,每季度评定五梅、四梅、三梅等级一次,每年度评定年度“五梅榜”一次。每周一次在村文化礼堂对当周扣分进行滚动通报,每月在文化礼堂公布农户“红梅指数”积分。每季度在文化礼堂公布五梅、四梅、三梅等级,并在农户“红梅指数”牌上体现。
“红梅指数”考核结果依托特色奖惩机制与村民自身利益相挂钩。例如每月根据考核结果分发“红梅币”代币,村民在每周日能够以“红梅币”在村中“道德超市”换取所需要的生活日用品。此外,还有提高信用贷款额度、每年进行晚会形式的表彰、增加分红等奖励措施,诸多奖励措施在实践中也激发了村民参与并遵循的积极性。
好与不好,“红梅”说了算
确实,“红梅指数”已经运用到村里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红梅指数”评价结果,让村民们真正觉得它就是村里的治村法宝。根据“红梅指数”分数的高低,评出“五梅榜”,并挂钩着学子奖、文明家庭奖。村级优惠待遇、村级荣誉评比、推优入党方面,“红梅指数”无处不在。
内部的改变,是一种原生力,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的点点滴滴。
同样,“红梅指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部门的关注,以“红梅”为核心,建设银行通过APP评分标准,将“红梅指数”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对达标农户可给予最高授信30万元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目前,已有62人通过“红梅指数”系统,成功获贷约1200万元。
“红梅指数”这一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陇头朱村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得到深化,村庄面貌、村民素养、村集体产业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经验做法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肯定,吸引省内外多地基层政府多次前来参观学习。近日,陇头朱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农房改造工程,重建古道,打造浪漫梅花园,目前的陇头朱村形成“闲看花开花落,静听鱼跃鸟飞”的美丽画卷,成为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留得住诗意的千年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