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加强“双减”之下的学生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 2022-01-10 10:20:0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最近,《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我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新体系的重大制度性安排。与此同时,我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开展。在要“减负”更要“增质”“增效”的当下,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凝聚思想共识,把握劳动教育价值意蕴

  加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途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新时代的解读与发展,也是根植中国实践、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之举。

  加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劳动教育,一方面能推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在全社会落地生根,教育引导学生构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发展劳动思维、提高劳动素养,进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有助于破除“智育独大”“分数至上”的教育痛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加强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强力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指数式发展和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前沿科技,催生了大量全新劳动业态,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出更高需求。站在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产业、社会呼唤更多革新奋斗的一流劳动者、大国工匠与科技先锋加入到建设者队伍中来。新时代的学校劳动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与社会发展相呼应,既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又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劳动者。

  聚焦融合创新,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加强劳动教育,就是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各方面,探索、创新具有先行示范作用和浙江辨识度的劳动教育机制与教育模式,切实提升教育实效。

  创新课程体系,明确育人“航向标”。统筹打造系统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涵,明确课程标准。一方面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植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养成精学理论、拓展见识、苦练本领、钻研技能的劳动本色和奋斗习惯。

  创新实践模式,点燃成长“加速器”。要将实践教育作为培养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品质的重要渠道。《实施意见》将劳动划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劳动实践教育明确了框架、开列了清单:在生活方面,要引导学生在亲力亲为、出力流汗中做好自己生活的主导者;在生产实践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锤炼劳动技能,在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开拓视野;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方面,要结合现有的学生向社区、向村委会报到,浙江开展多年的“双百双进”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学有所长转化为学有所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学做奉献者。

  创新评价制度,举好发展“指挥棒”。要解决好“评什么”的问题,既要通过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以结果性评价考察学生显性的劳动知识技能水平,又要以过程性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思维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要解决好“怎样评”的问题,灵活运用理论考试、实操测验、电子档案等多种方式,实时记录,实现评价的立体化、动态化、可视化。要解决好“评后如何使用”的问题,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引导、改进与激励等功能,使其成为衡量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

  创新工作格局,奏响育人“协奏曲”。要发挥好家庭的基础作用,引导子女参与家庭劳动、承担家庭责任,在潜移默化中涵育子女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理念。要发挥好学校的主导作用,使劳动课程生动入心、劳动活动丰富多彩、劳动文化全面渗透。要发挥好社会的支持作用,通过广聚宣传之声,为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画像立传,强化榜样示范力量,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的环境氛围。同时,社会各方力量也应承担劳动教育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搭建活动平台,弹好劳动教育“协奏曲”。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