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2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老陈,等我一下。”3月21日上午9点,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值上班高峰,一辆顶棚上略带锈迹的残疾车在厂区停下后,一名拄着拐杖的大叔慢慢从车上下来,随后,与另一名工友结伴乘坐电梯来到3楼的华川残疾人之家打卡上班。
华川集团作为义乌2021年度工业企业50强企业,以纳税1.8亿元成为全市工业企业2021年“第一纳税户”。令人钦佩的是,这家企业在册员工中,有超1/3是残障人士。在这里,无论是勤勤恳恳的后勤岗,还是兢兢业业的技术岗,甚至是企业重要的领导岗位,都可见身残志坚的奋斗者。
义乌残疾人最多的福利企业
记者了解到,华川集团有1800多名员工,其中有640多名残疾人,超过员工总数的1/3。后勤部的朱瑞高就是其中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慢慢收拾着拖布,准备开启一天的保洁工作。“我53岁了,但我身体好,还能干,真的很感激公司给我一个适合我的岗位。”朱瑞高的“责任田”并不大,受限于双腿残疾,他干得慢,但也干得细。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他会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反复打扫3遍以上,检查整洁后才会打卡下班。采访中,朱瑞高坦言自己每个月都能领工资,每天都活得“很精神”,公司不仅管吃,还给交保险,这让他打心底里感到幸福。
“640多名残疾人中,有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都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华川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蒋少云介绍,从2002年起,企业便对外招录残疾人,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到目前的640多人,目前已成为义乌残疾人最多的福利企业。
蒋少云说,一般企业都是“岗位挑人、择优录取”,而华川集团这些年慢慢做到了“为人定岗”,比如一些肢体残障人士也可以从事会计、智控等需要脑力的岗位,智力缺陷或精神障碍人士则会在专人辅导下完成打浆、碎浆等工作。
“早年厂区改扩建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完善了电梯、斜坡、扶手等一系列无障碍设施,将残疾员工安排在低楼层宿舍,为他们减免伙食费、住宿费,甚至全额帮他们缴纳社保。”蒋少云说,他们很特别,但都很努力,每个人都扮演着“螺丝钉”,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决不让残障人士成为“另类”
不能让残障人士认为自己是“另类”——这是华川集团副董事长冯小义始终坚持的一句话,也正是这颗初心,他推动完善了公司内的残疾人优先录用机制以及优秀残疾人的晋升机制。
冯小义表示,目前公司内几乎每个岗位都有残疾员工,有的兢兢业业成长为班组长,有的能力突出进入了管理层。陈显文就是不少残疾员工的榜样,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20世纪90年代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1990年他入职华川集团后,因个人原因离开了这里。2015年前后,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陈显文再次回到华川集团,凭借自己突出的业务能力很快站稳了脚跟,并得到晋升,目前担任公司财务部副经理。
华川集团还不断鼓励残疾人员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习新技术,逐步融入技术岗、专业岗,不断突破“职业壁垒”,同时特别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残疾员工及时纾解心理问题,开展相关康复治疗。
“今年,我们又新招了70多名残疾人。经过统计,接下来集团内每年会有20到30名老员工退休,后续将把空出来的岗位优先向残疾人倾斜。”冯小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