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浙江日报》5版
7月12日14时,经历了一上午的太阳炙烤,在义乌市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温度已突破40℃大关。
一条掏箱查验作业的指令如约而至,海关查验系统随机派单,义乌海关监管一科科员杨建伟、何刚妙接到指令后,迅速戴好口罩、手套,手持检验设备和执法记录仪前往集装箱内查验。
由于在烈日下暴晒,查验平台上的集装箱成了“吸热利器”,一开箱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记者试着触碰集装箱体,手立即被烫得本能地缩了回来。观察温度计,此时箱内温度已高达60℃。由于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货物,杨建伟和何刚妙只能缩身在一条狭小的通道里,两人打着手电筒,对照报关单进行货物数量、品名与型号的核对工作。没多久,查验服就被汗水湿透,豆大的汗珠从他们脸上滚落。
杨建伟(左二)和何刚妙(左一)在闷热的集装箱内核对货物
“我们每查验一个集装箱,至少要在里面待15分钟。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为了小商品快速通关,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杨建伟说,这段时间小商品出口逐渐增多,每个关员平均每天要查验10多个集装箱,算起来日均至少要在集装箱内待3个多小时。
由于高温暴晒,有些塑料、化纤制品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但他们不敢有丝毫马虎,一直坚守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