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芜湖市教育局对外发布了,《芜湖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暨“每天一节体育课”实施方案(试行)》。方案要求,鼓励“一校一策”: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学校结合实际形成“一校一策”,智慧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讲,体育课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要开足开齐体育课,保障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但是一直以来,不少地方中小学校体育课“缺课”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而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体育课“缺课”这件事却十分包容,并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家长不重视体育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懂得教育的根本宗旨和内在逻辑,认为只要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好就够了,体育课可有可无。但是,学校不重视体育课,可能并不是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或设备器材不全导致体育课徒有虚名这么简单,其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这样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方式非常不可取。而且,除了节假日以外,青少年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如果体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块短板,他们的健康成长可能就要受到影响。没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将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又如何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3月30日,在国新办举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表示,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而在本学期开学之际,芜湖市通过发布方案,将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变成了一项制度规定和影响要求,由此看来,“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在芜湖市的义务教育学校已经成了一条硬杠杠。
可能有很多人对“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在目的和意义心存疑虑,甚至会产生“体育课对孩子的健康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这样的疑问。其实,这样的疑问在现实中很容易找到让人信服的答案,近期成为网红的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湾塘小学就是个例证。近年来,该校的近视率一直是零。最近的一次抽查结果,孩子们视力都在5.0或以上,5.2的80%,5.0和5.1的8%,5.3的12%。秘密就在于,该校坚持每天三小时体育活动。
当然,要想让中小学生能够真正从“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中受益,体育课不仅要保量还应该保质,要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保证足够的师资力量,也要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还要有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任务,这样才能让“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不流于形式,真正能够对孩子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