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义乌廿三里老年大学内,学员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依次进入老年大学学堂。随着音乐声响起,小小的扇子在掌中旋转飞舞,舞扇队形配合有度。
“大家要拿出精气神来,把最美的舞姿展现给观众……”舞蹈老师黄绮妍一边带领大家认真排练,一边鼓劲加油。
55岁的虞顺仙是老年大学木兰扇班的班主任。她说,木兰扇班在她和黄绮妍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认真练习,一招一式一丝不苟。除了舞蹈,她们还学习婺剧、唱歌、健身操、鼓乐等,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还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业余文艺队伍,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传递健康快乐。
73岁的虞修苞,是廿三里老年大学的专职教导主任。据他介绍,老年大学有近500名学员,大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在丰富乡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助力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氛围。
新编婺剧《逛老街》
将廿三里老街搬上舞台
廿三里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廿三里老街是廿三里早期市场的缩影。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刚成立不久的廿三里老年大学领导班子决定根据当地实际和学员特点,创编、排演婺剧现代戏《逛老街》,为庆祝建党百年献礼。
“这部剧编写得很好,还原了当时廿三里老街的场景,我们排演的心情也非常舒畅。”64岁的虞海燕是老年大学婺剧班学员。她在廿三里供销社工作近40年,见证了廿三里老街的发展变化,对这条老街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喜欢婺剧和音乐的她看到《逛老街》的戏本后,非常感动,当即表示要参演该剧,并尽其所能为排演活动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后来,她如愿参演《逛老街》的主唱角色。“觉得很荣幸,排练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该剧从剧本创作到排演,历时半年。去年7月29日晚,由义乌市委老干部局、廿三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出品的婺剧现代戏《逛老街》,在廿三里街道何宅村文化礼堂举行首场公演,观众在感受婺剧魅力的同时也激起了对老街岁月的回味,好评如潮。
据了解,婺剧现代戏《逛老街》由虞修苞根据廿三里街道编写的《廿三里老街》一书改编,以“抒怀感党恩、银龄颂祖国”为主题。该剧的作曲鲍秀忠、导演林文贵等都是婺剧界的精英,剧中的22名演员大多是廿三里老年大学的学员。
该剧总时长约20分钟,共分七个场景,包括第一场序幕《鸡毛换糖》、第二场《廿三里由来》、第三场《老街概况》、第四场《星罗棋布的商铺》、第五场《传统手工艺再现》、第六场《市场变迁》、第七场落幕等章节。
“这部剧的舞台背景、灯光、音响都是一流的,得益于上级领导对义乌婺剧事业的重视。”虞修苞介绍,《逛老街》聚焦廿三里老街故事,以老街为脉络和主线,展现了敢为人先、不怕挫折的义乌精神,以及廿三里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发展历程。剧中出现的弹棉花、打铁、照相、理发等老场景,不时唤起观众孩提时的记忆。
因演出效果好、社会反响强烈,《逛老街》被列入当年廿三里街道“党史学习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一。
新编校歌《快乐学堂》
被当地老年人口口传唱
“青山绿水缀夕阳,步履轻快上学堂……”昨天,说起新编校歌《快乐学堂》,10多名婺剧班学员不约而同唱了起来。
“校歌总时长2分37秒,从创作到首演前后打磨淬炼了一年,校歌很有震撼力,学员都陶醉在音乐中,让人回味无穷。”虞修苞介绍,这是义乌第一首由镇街老年大学学员自编自导自唱的老年大学校歌。歌曲一推出就受到了当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喜爱,很多人都学着跟唱。
“敲锣打鼓心欢畅,唱歌跳舞笑声扬,琴棋书画养心身,老年生活乐无疆……”婺剧班学员虞敏贞说,歌词唱的就是学员们上课的场景,十分接地气,所以大家一唱出来都很喜欢。
据了解,出于对音乐和婺剧的热爱,廿三里老年大学婺剧班学员去年完成新编婺剧《逛老街》首演后,又组建了音乐班。廿三里街道为老年大学购置了钢琴、组合音响等设备,为创编新校歌《快乐学堂》创造了条件。这首新编校歌由义乌市委老干部局、廿三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出品,虞修苞作词,义乌市文化馆原馆长楼亚群谱曲,内容大多取材于廿三里老年大学平时的日常学习场景。
校歌“首秀”当日,参与演唱的10名学员均是廿三里老年大学“助力共同富裕志愿服务团”的骨干成员,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满面春风走进廿三里养老服务中心大厅,放声歌唱这首令人期待的廿三里老年大学校歌。
“首场公唱活动,线下演唱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吸引了廿三里老年大学全体学员和廿三里养老服务中心众多老人及工作人员的热情参与。”廿三里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把首唱活动安排在廿三里养老服务中心,是为了发扬敬老爱老光荣传统,营造敬老爱老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老人。如今,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道路上,《快乐学堂》已成为当地老年人幸福的伴侣,成为廿三里街道建设美丽城镇的一个人文“亮点”。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手摇拨浪鼓的学员注意!跟着音乐节拍,你们就开始麒麟起舞,动作一定要柔和……”前天下午,在廿三里街道老年大学排练厅,虞修苞、黄琦妍正在组织排练一台大型婺剧,演员们精神抖擞、热情高涨。
虞修苞说,为传承婺剧文化,他搜集珍藏了婺剧各类剧本20余卷近200个剧目。此外,他通过各种渠道,购买、组装婺剧经典唱段30余集数百曲,同时搜集装订了越剧经典唱段100余曲,音乐教材、经典歌曲10余本,并进行了多形式学练。
“文化是需要推广的,只有营造大家爱婺剧、学婺剧的氛围,婺剧才能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虞修苞介绍,婺剧班50名学员,不仅是婺剧爱好者,更是婺剧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经常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慰问演出,带动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婺剧,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廿三里老年大学开办两年来,已先后开设了音乐、婺剧、越剧、舞蹈、形体训练、木兰扇、书画等课程,目前共有14个班级,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健身好去处,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及文化程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和班级,还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精心创作了不少让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作品。”廿三里街道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留守老人“空心化”现象也较为普遍,部分老人闲暇时间缺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廿三里老年大学开设的“老年学堂”,让辖区老人有了更新的知识课堂、更好的文化娱乐场所、延年益寿的老年乐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今,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虞修苞表示,接下来,他将带领廿三里老年大学全体学员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文艺慰问演出,为当地百姓送去更多“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