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子厅内的旧时幼儿用具
祝寿风俗区
冬藏厅内的各种储物瓶
乡韵厅内的农耕木雕画
风车
水车
织布机
龙灯
还原旧时灶台
厅内展示的毛棉制作工序
婚嫁厅
学生研学活动(资料图)
雅端民俗博物馆内的四方庭院
民俗博物馆入口匠作厅入口处布满青苔
在赤岸镇西南部,有一村名曰“雅端”。在这里,我们可以探访古民居雅俗交融、古朴庄严的建筑风格,欣赏返璞归真、满目碧翠的乡村美景;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精打细造的雅端民俗博物馆,透过老物件揣摩前人的智慧和巧思,让几百年来秉持的耕读遗风和乡俗历史重归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心头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
点滴故事,精心铺陈。雅端民俗博物馆似一部厚重的农耕史诗,一步一历史,一厅一文化,翻阅每一页,都让人如沐淳朴乡风,在历史的光与影中,让思绪彻底放松。
千年古建筑满载历史记忆
雅端村是一个藏于青山绿水中的古村落,风清、山幽、水甘、气香,宛如一处休养生息的仙境。一直以来,村里都保持着传统的风水格局,古建筑群也成了雅端的资源优势。据了解,村中有着以容安堂为核心的典型古建筑格局,被称为“七栋五堂”。这些古建筑大多为清末时所建,最早的也建于明朝晚期。依托古建筑群的独特魅力,村内的活动可谓多姿多彩,吸引游人无数。
为了发挥村庄的古建筑特色,这些年来,村两委一直在寻求独特的发展之道。多年前,雅端村启动空心村改造,40多户农户老屋换新房。出于对家中老物件的不舍,农户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家里的老物件暂存于村里闲置的古建筑内。“有一次,镇里领导看见这些老物件,觉得都是老一辈的东西,扔了可惜,可以统一规划陈列起来,供后辈学习和追忆。”雅端村村委副主任陈静告诉记者。
出于保存与传承的想法,2016年,雅端村投资200多万元,将容安堂两侧的辅房打造为民俗博物馆并投入使用。从一个针线盒到一台织布机,从一把田埂锹到一台风车,从一个衣架到一张雕花床,新建的雅端民俗博物馆融合了百姓乡村生活的点滴,用老物件描绘出了一幅淳朴、怀旧、全面而真实的民间美好生活画卷。记者了解到,民俗博物馆一开始由政府投资,由村民自发捐赠民俗文物、村史、农耕、纺织、风俗、匠作等老物件,展厅设于容安堂两侧。今年,雅端民俗博物馆入选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录,期间,义乌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点对点指导,将馆内现有藏品核对后分类并登记造册,把关并提升改造民俗博物馆内的硬件设施,丰富展览内容,让历史记忆在民俗博物馆内生动重现。
琳琅老物件留住乡土温度
行走在雅端村内,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三五游人徜徉在布满古建筑群的村道上,满怀好奇心的孩童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于由360多件老物件构建的传统民俗世界中,久久不愿离开。这些填满乡村记忆的老物件,正以“恒温”模式开启新的传承之旅。
“民俗博物馆分区很清晰,且馆藏种类丰富,布局范围广,从第一个厅走到最后一个厅,认真观赏的话,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逛完。”陈静说。记者看见,雅端民俗博物馆由耕织区、风俗区及农耕厅、纺织厅、匠作厅、乡韵厅等两区四厅组成,内设春播、夏管、秋收、冬藏、育蚕、纺纱、织布、编织等主题展厅,面积虽然不算大,却涵盖了义乌各个方面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以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再现古老的民俗风情。
在农耕厅内,我们可以看见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间,农民耕作时需要使用的农具,这些农具根据季节与种类的不同,被整齐陈列在不同展厅,再配以农耕知识科普与图片,让来客直观地感受老一辈的农耕文化。此外,纺织厅与匠作厅更是开放性地把农户家中常用的纺织与匠作工具陈列出来,形式多样的纺车、织布机都让人仿佛回到了手作的年代。在乡韵厅内,从婚房到得子,从祝寿到过节,人生大事中的每一段习俗都被完整复刻了下来,走在乡韵厅,仿佛度过了一段完整的人生。
“只是单纯地陈列老物件,还不够吸引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许多元素,强化展示效果。”陈静说。此前,村里请专人设计,在每个展馆之间都建了风俗展示区,以连环图画、木雕画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农耕、纺织、匠作、乡俗等内容。更惊喜的是,村里的老人们还亲自示范,或用织布机织布,或用晒谷耙晒谷子,或用传统磨盘磨豆腐做豆腐,或用竹编竹篮等,村里请专业人士将这些画面都拍了下来,并做成宣传照挂在不同展厅内,同时搭配文字介绍,与实物老物件互相映衬,重现乡村民俗灿烂文化。
清风雅韵传承乡风民俗
身穿红马甲,手拿笔记本,此前,来自黄杨梅小学的学生团体来到雅端民俗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他们现场了解义乌传统习俗的起源,并深深地被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魅力所吸引。为了了解更多故事,他们抢着采访讲解员,全方面记录雅端村的历史故事。看着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他们了解了清代建筑的雕刻技法,更被古代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所折服。
据了解,雅端民俗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公共服务工作开展日臻完善,各项社会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多。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该馆针对青少年的学习特点,与不同的学校组织开展各类社教活动,这也促使更多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据统计,雅端民俗博物馆自投用以来开展了超百场社教活动,前来体验学习的青少年超5000名。
“农耕区就是让小朋友来实践和体验的,许多小朋友没有见过这些,对他们来说,民俗博物馆是个充满吸引力的未知乐园。”陈静表示,研学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为了拓宽传播路径,村里计划开发新景点,吸引更多客流。记者了解到,雅端村正规划将村口约60亩的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打造一个农事公园,与民俗博物馆内的风格统一,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此外,作为赤岸西海旅游精品区域的核心区块,雅端村还对容安堂等十几幢古建筑进行修缮与保护,激发古建筑群的旅游活力,串联村庄的旅游资源。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在布满青苔的石板小径,一扇扇纵横交错的窗棂散发出新生的气息,屋顶上的黑色瓦片在阳光照射下幽幽发亮,古老的雅端村蕴藏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智慧。而雅端民俗博物馆,正以新的姿态,静待更多的人驻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