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6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童荟颖)12月14日傍晚,义乌发布关于“全民戴口罩”重要提醒。
3年来,戴好口罩为何还要“老生常谈”?
科学佩戴口罩,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3年抗疫留给我们的基本经验。现在,科学佩戴口罩依然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实用的措施。“罩”顾自己,也是“罩”顾他人。
从”20条”到“新10条”,从不看“场所码”“健康码”到下线“行程卡”,防疫政策不断更迭、优化。变化之中,一些人将其误读为“解防”,在商场等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不做防护,甚至有些人被“早阳晚阳,反正都得阳”“早阳早好”等错误言论所误导,认为“既然放开了就不要强求”“口罩让我咳嗽更不舒服了”,这些观念无疑将自己和身边的人推入一个“火坑”。
12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中提到,“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早点一起阳”这一观念不可取,目前的防疫政策并不是主张大家躺平。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钟南山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同时,他还强调,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提醒公众,坚持戴口罩,一个口罩可以解决90%的问题。
当下的义乌,“全民戴口罩”不只是倡议,更是自觉、义务。强调“全民”,旨在重申“没有例外”“没有特殊”“不可侥幸”“一个都不能少”。口罩等所织就的“日常防护网”尚不可“拆除”,需进一步“加固维护”。
三年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依旧是不变的初心和目标。期间,我们拒绝“为了防疫而防疫”,更抵制“为了利益而防疫”,坚持“人民至上”。因此才会有一次又一次更符合实际、更贴合人性的政策调整。
“全民戴口罩”正是在提醒:每个人都是抗疫的主人翁,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不能有旁观者思想,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消极应对。疫情防控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要靠每个人的理解、包容、配合和同心协力。
在这个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处处体现守望相助的城市,我们所谓的“满满安全感”应当是自己给的。“躺平”“放飞”不可取,陷入恐慌没必要,道听途说不可靠。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个人防护,从细节入手,戴好口罩、打疫苗、多喝水、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均衡营养,增加信任、共克时艰、保护自己,相信“免疫力是个体对抗疫情最有效的‘药物’”。
令人欣慰的是,疫情防控“优化”以来,不少义乌市民更主动去佩戴口罩、接种疫苗。面对这股再度兴起的“口罩风”,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从前是我们追在他们后面催,现在都是自己自觉做到。”不少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连日来,义乌市场推“政策礼包”吸引客商回流、加速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快递行业“双十二”日均业务量首超“双十一”、推出“留义过年”十大暖心举措……抢“先机”、暖人心、树屏障,义乌没“停下来”。同时,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义乌这座城市的强劲韧性和复苏的决心。稳住经济,更要团结一致、守住民心。当前及下一步,相信义乌将继续提振信心、拓展市场、突围发展、保障民生。
从曾经的疫情“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走来,我们众志成城、“义”无反顾、从容应对,积累了丰富经验。良好的医疗救治能力、核酸检测能力、流调能力……新阶段下,手握坚实的基础,我们更应充满抗疫信心。
冬天过去,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你。一个“人民至上”的国家,一座以“义”为名的城市,有担当、有魄力,不负万家灯火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