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8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童晓)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口罩成为日常出行“必需品”。连日来,“口罩”再度成为不少义乌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选择口罩?“非医用”就没有“防疫效果”吗?
近日,义乌市民吴女士从微信购入了一些“N95口罩”,但收到后,吴女士始终觉得“不对劲”“不正宗”——“网传能达到防疫要求的口罩只有5种,我这个生产标志和具体执行号都对不上。”吴女士说,所谓“正宗口罩”对应的生产标准分别是“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 2010】”“医用外科口罩【YY0469 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 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GB/T 32610 2016】”“儿童口罩【GB/T 38880 2020】”。相关提示表示,如果口罩外包装标注的执行标准不是这5项,不建议使用。
“2.5元一个口罩,我花了一百多元买了3盒口罩。”摊开所购买的口罩,记者看到,其外壳上显示是“N95高等级防护口罩(高过滤)”,执行标准显示为“GB2626—2019”,而在盒内的产品合格证中,显示这个产品为“KN95口罩(非医用)”。在吴女士看来,这样的口罩,并没有所谓的“防疫效果”。
为此,记者咨询了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日用小商品检验二部部长、工程师陈漾,他表示,我们常见的KN95和N95有别于上述5种标准对应的口罩类型,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类型,也就是“GB 2626”。
“GB2626—2019是我国关于非医用口罩的标准,而GB2626—2019标准只规定了KN95、KN90、KN100的标准口罩名称,N95并未出现在标准的名称体系内。”陈漾补充道,仅从吴女士这个口罩外壳上的执行标准来看,这就是KN95口罩,而判断口罩是否符合标准及有防护效果,得看口罩的相关参数,如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绳带拉力等。
随后,针对吴女士所购口罩,陈漾在口罩检测恒温恒湿实验室内对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口罩基本上是符合过滤率95%的标准,但因为样本量太少,只能作为参考,具体需要大批量的检测才能视为准确结果。陈漾表示,目前口罩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但是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择口罩也是有讲究的。
据悉,目前我们能够买到的口罩,主要有医用口罩、非医用口罩和儿童口罩,医用口罩中里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医用口罩又分成颗粒物防护口罩(例如KN95)、日常防护口罩以及普通针织口罩。“综合来看,建议优先选择防护效果最佳的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然后就是选用KN95或N95口罩(GB2626—2019),依次往下就是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等。”陈漾表示。在购买口罩时,市民还可以从外观形态、包装信息、材质手感及产品气味等方面,来判断口罩产品的优劣。此外,佩戴口罩时大家要避免用手接触口罩内侧面,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以避免防护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