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头图 正文

网暴悲剧,不能一再重演

发布时间: 2023-02-22 10:44:48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刘晓庆

  又一起因网暴而酿成的悲剧不幸发生。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因染粉色头发在爷爷的病床前分享考上研究生的喜讯,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月19日下午,郑灵华的朋友在小红书上公布了郑灵华离世的噩耗。

  “我想在拍毕业照的时候更好看一点。”郑灵华便把头发染成了粉色。而爷爷是她最爱的“小老头”,她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在爷爷的病床前和爷爷分享了喜讯,并把这一幕发在社交平台以作纪念。但毫无缘由的网暴随之而来,有人造谣“老少恋”,咒骂爷爷的健康状况;有营销号照搬图片,编出“专升本”的故事卖课坑钱;有人“发色鉴人”,抛出“一个研究生,把头发染得跟酒吧陪酒的一样”的荒谬言论……在网暴事件后,郑灵华患上抑郁症,最终离开人世。

  俗话说“流言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及低犯错成本则让刀刃更锋利、更伤人。回顾郑灵华引发网暴的起因,似乎和我们多数人的生活日常没什么区别,与其探究她的行为是否有出格之处,不如说她成了部分网民宣泄情绪的对象。在网络ID的“掩护”下,个体所呈现出的公共身份是一串串代码、虚拟代号。当变为“无名的大多数”后,躲在“法不责众”的“保护伞”下,很多人潜藏的社会压力、性格的阴暗面便借机寻找宣泄口。正因如此,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传播隐私等病态现象时有发生。

  而现实是,根治网络暴力的“难”和网民“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易”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有溯及匿名的技术难题,有言论表达边界的争议,有被网暴者“寡不敌众”的弱势地位,有受害者搜证举证的艰难。于是,一次次“看谁不顺眼就骂几句”的语言暴力,搅乱了舆论生态,荼毒了社会风气,也酿成了不少如郑灵华般的生命悲剧。

  “天下苦网络暴力久矣”,要想对网暴者形成威慑,加大法治惩处力度势在必行。国内外多个调查证明,那些充满戾气的恶毒言论,有些出于发泄,有些出于无聊,对受害者有着浓烈恶意的只是极少数。因此,只有擦亮“法治利剑”,用足够严重的后果才能遏制大多数人恶语相向的冲动。而近日,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也在2月13日进行了网上开庭,刘学州的家属选择将网暴者告上法庭,就像该案代理律师周兆成所说:“打击网络暴力,就需要法律长牙,对网暴者重拳出击,零容忍!”

  此外,作为容纳网络暴力的“器皿”,社交平台也难辞其咎,而平台本可以也本应该第一时间为受害者筑起“保护屏障”。除了在事后对涉事账号进行封号以外,平台还可以通过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等举措,在“事前预防”上发挥作用。网暴发生后,平台还可设置一键防护功能,直接在网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画下“分割线”。唯有推行事前预防、事后监管等全链条治理机制,才能让社交平台重回“分享美好”的纯粹初衷。

  “曾为遥远的陌生人揪心过的人,不该再投身电子荒原互相攻伐”。希望每个人在留下电子痕迹时,都能少些暴戾和冲动,多些包容和理性。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