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浙大四院和义乌市红十字会举办了一场简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仪式,仪式的主角——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研二学生、浙大四院实习护士邓顺凤,将为一名贵州的孩子带去“生的希望”。
据了解,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是四百至一万分之一,有比较罕见的相合几率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这样被称作“奇迹”的概率,就发生在邓顺凤的身上。6年前,本科期间的她在贵州因机缘巧合留下了一份血样。2022年12月,她接到了贵州省红十字会的电话:“你是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有一名患者和你的造血干细胞高度匹配。请问您有捐献的意愿吗?”
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留下的血样,6年后竟成了一名孩子“生的希望”,一个家庭的“生命之光”。邓顺凤为这样的奇迹感到惊讶和激动,随即她向血液内科的医生请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深思熟虑后,她坚定地回复:“我同意捐献!”
接受高分采样、健康体检、收到移植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在义乌红十字会的安排下,邓顺凤启动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当天下午3点,她在金华顺利注射了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充分激发造血干细胞的活性,3天后,她将正式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义乌市第16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既意外,也在情理之中!她真的是一位特别细腻、特别乐于助人、特别有爱心的学生。”得知消息后,邓顺凤的研究生导师、浙大四院护理部副主任杨丽黎对她表示赞许,“顺凤是一名党员,本科期间表现突出,由贵州大学保送到浙江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优秀,希望她能够安心没有压力地完成这份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