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24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童晓)初夏的义乌,绿意盎然,万物丛生,田间地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义乌市福田街道白岸头村的高标准农田内,一株株水果玉米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皮薄汁多、清甜爽口,这批玉米大约六月中下旬就能丰收了。”“90后”新农人骆遥是这片玉米田的负责人,他每天都会来田里转几圈,察看玉米长势,最近的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新播种的玉米地
日前,由骆遥负责的义乌市雅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荷农业”)、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廿三里街道办事处、福田街道办事处与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校地合作共建成立的“义乌玉米科技小院”已获中科协批准成立。“义乌玉米科技小院”的新鲜出炉,为义乌农业添加了一个国家级平台,助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播种玉米
据悉,“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从2008年开始探索创建的一种模式,就是把农业专业的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去年喜获丰收的玉米
骆遥深谙科技创新和人才对农业的重要性。前期,雅荷农业就重点在研发鲜食玉米种子处理和保鲜技术方面进行科技攻关,集成了多项关键生产技术。“希望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将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农民可用的技术,并通过技术推广培训、科普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义乌培育‘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义乌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师生与广大农民的力量汇聚,将成为生生不息的乡村人才振兴源泉。
去年喜获丰收的玉米
骆遥介绍,“义乌玉米科技小院”的筹备和获批均得到了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廿三里街道和福田街道等镇街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廿三里街道,我们计划打造一个玉米产品研发基地,用于研发玉米及玉米深加工产品,解决鲜食玉米保鲜期短、产品较为单一的问题。”骆遥表示,接下来如鲜食玉米棒、玉米汁、爆米花等产品会接连上线,让玉米实现“华丽转身”。
去年长势喜人的玉米地
除了玉米产品研发,未来,“义乌玉米科技小院”还将从玉米种子培育、玉米科普推广等多方面入手,分别在廿三里街道、福田街道等地建设相关培育和研发基地,并在当地推广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等,旨在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人才培养、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产业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窗口。在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同时,“义乌玉米科技小院”将充分发挥带动功能,结合街道“四大双千”活动,组织专家人才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义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