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义乌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那么,一不临海、二不沿边的义乌,如何把市场里210万种商品卖出去?答案是:辐射全球、通达全国的密集物流网络。他们就像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进一步壮实义乌“地瓜经济”主根基。
物流业与小商品市场相伴相生,共同发展,是义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为了促进物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义乌市出台了《义乌市货运物流行业安全生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探索建立完善的货运物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新模式,打造货运物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义乌标准”。
以此为发端,国际陆港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锚定树立货运物流行业安全生产的“义乌物流园区标准”,全速推进物流园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奋力打造标准化物流园区“陆港样板”。
经过陆港人不懈努力,7月15日,国际陆港集团完成了下属公路港、青口、福田和江北下朱四大物流园标准化创建全覆盖,为园区内786家物流企业进一步增添了安全底色。
有人说,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物流园区标准化建设亦是如此。今年以来,国际陆港集团研究制定“1+4+6”园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即以建设规范化物流园区、构建国内物流园区“陆港样板”为一个总目标,全面落实“园区主导、企业档口主体、属地镇街与行业主管监管、综治联勤联合执法”四方责任,构建制度管理、联防联控、消防管理、作业规范、台账管理、数字建设六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精准发力,推动实现制度管理标准化、联防联控常态化、物流作业规范化。
在江北下朱物流园区,“严禁危险货物入园”广告牌高挂在入口处,对来往的集卡车司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昨天上午,记者看到,货主王先生到青口物流中心8栋浙江泽信物流有限公司托运两件日用百货,到达档口后将车辆停靠在卸货区并卸下两件货物,档口安全员小吴身着红色马甲对王先生的身份信息及货物信息进行登记,随后将货物移至开包区,在监控摄像头下对两件货进行开箱验视,确认货物与登记信息一致后,对货物进行封箱并盖上“已开箱验视”印章。完成查验后,货物被移至存储区等待装车。
安全重于泰山,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年,国际陆港集团在四大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了综治联勤室,与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点加大危化品禁运整治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综治联勤室党组织联建共建,推动物流园区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共融互促,协同发力推进标准化园区建设,构建“党建统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管共治”的新格局。通过“送教上门”“红色问诊”等系列活动,明确物流企业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企业在违禁物品辨识、特种设备安全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自综治联勤室成立以来,共开展常态化检查5轮,覆盖786家物流企业,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110个。共查处未落实实名制登记、承运危化品案件10起,查处企业9家,处罚金额6.6万元。
在数字化无处不在、无事不可的今天,国际陆港集团全力推进四大物流园区“数字化+安全生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建立数字一体化管理机制,搭建园区安全生产巡查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实时留痕、监管有力。落实园区数字化监控全覆盖,累计划定798个开包区,铺设4146个监控点位联动园区监控及现场巡查,实现园区管理无死角。利用AI算法的实时监测、异常检测、风险评估与数据分析优化的功能优势,在物流园区各个关键区域部署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获取安全生产数据,做到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消除。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际陆港集团多措并举,不断延伸安全链条。实施“档口一面墙”行动,完成四大物流园区1243个档口“制度上墙”“标准上墙”“网格上墙”,实现“亮证、亮照、亮规则”全覆盖。实施“园区一面墙”行动,将整个园区的平面图上墙,划定“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图,明确风险等级,预警消防防控风险,增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以案示警,展示联防联控案例10余起。开展“头盔革命”,规范装卸工、叉车工等重点物流从业人员作业行为。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安全头盔4608个,要求从业人员按规范佩戴,对不按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的人员进行约谈,对相关企业进行扣分或停业整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