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把这个手腕轻轻放下来,水袖交叠,垂在一边……”9月8日上午9时许,在北苑街道老年学校舞蹈教室,舞蹈老师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游走在七八位身着戏曲练功服的学员中间。这是一堂普通的越剧身段教学课,中秋、国庆在即,“艺苑百花”越剧班正紧张排练越剧《追鱼》选段。
张巧玲是“艺苑百花”越剧班的带头人。她介绍,这个班里,有20多位年龄相仿的老年学员,因为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感谢街道领导,是他们帮我们开启了这段‘越剧梦’。”张巧玲说。2020年,一些爱好戏剧的老人,退休后想学习戏剧表演,但苦于没有排练场地,又缺少专业指导,天天见面只能“纸上谈兵”。张巧玲尝试着与街道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大力支持。“街道、社区都很关心我们,很快给我们解决了场地问题,并配置了完善的设施,专业老师也很快到位。”越剧班组建后,积极参加市文旅局组织的越剧比赛,同时组织“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走进李祖村、怡乐新村,为更多老年人送去精彩的戏剧表演。
据了解,除了越剧身段课,北苑街道老年学校还开设了书法、民间非遗、舞蹈、太极拳、葫芦丝等20余种专业公益课程,在红心苑宣讲堂、丹心影院定期邀请专家导师做各类主题讲座,今年已开讲公益课程100余场,服务3000余人次。
北苑街道老年学校只是义乌市老年教育“百花园”中的一个盆景,在这个“百花园”里,四季花开,盆盆花艳。
近年来,义乌市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发布了全省首个老年学校建设地方标准《老年学校建设与管理规范》,全面推进全市老年学校场所、硬件、服务、教学、管理等标准化建设;高效整合老年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下基层”,着力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目前义乌市老年教育已形成市、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办学网络,呈现出“纵横交错、点面结合、市镇一体、全域统筹”的新局面,全市共建有2所市级老年大学、14所镇(街道)老年学校、100余所村(社区)老年学堂。
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力求与老年人“紧靠紧”,同时注重在服务内容上与老年人“心贴心”。“为了打造‘一校一品’,推进品质教育,义乌市不少镇街的老年学校结合区域文化、老人偏好等,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像佛堂诗词、廿三里婺剧、何斯路村晨读等一批精品特色课程,不但在义乌知名度很高,在浙中地区甚至在省内都享有盛名。”市老年大学负责人介绍。在做好资源下沉的同时,义乌市老年教育还十分注重精准培训,针对老年人关注的反诈、养生、数智等热点,各老年学校开设老年教育“定制课堂”,为老年人“充电赋能”。
数字赋能,云网助力,老年教育跑起数字化的加速度。近年来,义乌市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多维度课程供给方式,推广“浙学通”“云上老年大学”等应用场景,让老人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查看附近所有活动预告,“足不出户”实现网课自由。记者看到,在“浙学通”的活动报名页面,江东街道老年学校的《笔墨神采(秋季)》课程刚开放报名,就已经有5位学员在线上报名成功。从“独乐乐”到“与人乐乐”,从“自娱自乐”到“共享快乐”,更多、更好、更便捷的家门口的老年教育,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