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12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随着“钱江潮涌”主火炬塔亚运圣火缓缓熄灭,举世瞩目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落下帷幕。
从秋分到寒露,亚运会如同一扇窗,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生动、美好的中国;亚运也如同一束光,不仅点亮了杭城的璀璨,更向世界集中展示了我省其他城市的底蕴与活力。
这当中,我们看到,作为既不是协办城市,更不是旅游热门的义乌,就凭借自身的市场底蕴与城市吸引力,让冷门生意、冷门运动“热”了起来,更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久久为功,让冷门村落成为“双节”旅游的宠儿,引来国内外游客,尤其是涉亚外国友人纷纷打卡。
这些天,一个全新的词汇见诸报端——后亚运时代。
经过大赛大考的洗礼,义乌这座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城市能级再一次跃升,时代风貌进一步焕发。那么,后亚运时代来临,义乌又该如何借力借势,持续劲吹东风、抢抓红利,让体育盛会真正成为体育盛“惠”?
首先,必然要牢牢抓住“体育经济”。今年1到8月,义乌体育用品出口额超50亿元,增长33%,这是实打实的亚运红利;今年“双节”,义乌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104万人次,同比上升30.63%,这是体育盛会加持下的喜人流量。而站在后亚运时代的新起点,我们可以清晰洞见,体育如音乐、艺术一样,是一门世界性语言,无需借助翻译便能穿越国籍、文化、语种的界线,同时与经济发展、生态治理、社会民生等领域紧紧相连。近年来,义乌加快打造“足球之城”、扎实推进全民运动计划,更在社会植入了运动休闲的基因。无论是今夏火热的村BA,还是即将在义乌主场开赛的WCBA,无论是热门的“大小球”,还是受众较少的板球、藤球,都成为了义乌人热爱体育、乐于参与的生动表现。在全民运动的蓬勃动力之下,体育用品、观赛渠道、休闲美食、文旅观光等一系列“体育经济”还愁不热?
其次,更要不断弘扬“体育精神”。鸡毛换糖的义乌精神让小商品闯出大市场,点石成金的义乌发展经验指引义乌不断再造新的辉煌,让义乌成为中国经济具有坚实底气、强大韧性、开放姿态与旺盛活力的生动写照。透过“亚运之窗”,我们看到的是团结奋进、奋楫逐浪的体育精神,是不止于一次抵达,在于奔跑不息、勇毅不止的久久为功,这与义乌不断续写传奇、再造辉煌不谋而合。义乌的一个个爆款、一次次出圈从来不是偶然,是敏锐市场嗅觉、深厚市场底蕴、强大义商群体等共同促成的结果,而体育精神诠释的不是常胜,正是不断突破,唯有如此,义乌才能勇立潮头、永立潮头。
立足长远,还有更广阔的“体育机遇”。杭州市长姚高员曾表示,“杭州正在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加快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亚运期间,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杭州的服务保障力、综合承载力、环境吸引力和城市新魅力。后亚运时代,我省有信心充分用活用好“亚运遗产”,积极引进和承办重大体育赛事。这一点对义乌来说同样受益,充满机遇。义乌与杭州“一步之遥”,赛会的溢出效应自然明显,加之本身还曾承办过CBA全明星赛,拥有多年国际马拉松办赛经验,由“体育+”带来的文旅、消费、服务等行业的产业上升,相信只是时间问题了。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人乘于时。亚运虽已落幕,盛“惠”仍在继续。